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统统给我满级> 第九十章 长安学府的收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 长安学府的收入(2 / 2)

评审团。

这个团的专职就是发钱,说准确一点就是有凭有理的发钱。

只要是学府内的学生有了新作品,哪怕是半成品的作品,只要提交申请后通过了,学府都会满足你。

打个比方,陆萧现在就算是长安学府的学子,他拿出一个剧本去申请拍电影,如果评审团通过了,就会将拍电影的钱拨下来实现陆萧的愿望。

至于拨多少钱,这就会有评审团里的专业人士来对作品进行评估,虽然会有失手的时候,但对于百亿来说...

无伤大雅对吗?

而且关键的是作品的盈利可是和之前陆萧拍电影时一样的,亏本了那一切成空,赚钱了学府只收回成本,连利息都不要,其余的盈利全部按照比例分下去。

反正每年要是花光了,上面都会再给你充个百亿费用,也根本不会说什么。反而是花的少了,那就有乐子了。

之前长安学府就有一任校长,贫困出身,对于学府的这个评审团大手大脚花钱有些异议。

他倒不是觉得这一项政策不好,只是单纯的觉得应该把审核的难度拔高一些,既不会白费许多钱,也能刺激学生们创作更好的作品来投稿。

毕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到第一学府的校长,眼光格局自然不差,他的举措也得到了学府内绝大部分领导的认同。

只是新政策一层层传递下来,自然有了些偏差,毕竟如何界定一个作品的好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而评审团的审核人员对作品的评审渐渐的从值得一试,到至少要有市场,到不能亏太多,最后是尽量保证不亏钱。

两年时间,就是评审团这样的一个变化,长安学府从每年作品数量五千多个锐减到一千出头。从每年至少有近百次上榜记录到不足一半。

一个政策,两年时间。

这所从建校就被称为第一学府的长安学府,差一点就丢了第一学府的名头。

对此外界自然是一片哗然,纷纷找原因出在了哪里,结果发现近两年长安学府的财政报告中支出不足往年三成,虽然余额变高了,但没有人认可。

金钱能买来知识?还是能买来人才?

那一年...

长安学府的校长被各界集火,说他毁了第一学府,毁了华夏的希望,是校长中的败类,不走不足以平民愤。

更有甚者还编了许多奇怪的名头和歌曲来攻击长安学府的校长,比如什么...

别慌,我给你节约出一个未来来!

看我吝啬大法...

小气校长,气走第一。

面对外界的群情激涌,这位校长也成了长安学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迫离职的校长。

后来因为内疚自责,离职后郁郁寡欢,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便去世了,但是这时候...

谁在乎呢?

除了他的家人之外,外界没有人在乎。

后来长安学府的校长再也没有人去碰关于评审团的事情了,虽然也许会亏一些钱,但要和未来、人才这些相比,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不是说以前那位校长的初心不好,也不是说现在的政策太坏,只是单纯的做事留一些余地,作为人既然没法像机器那样的精准工作,那么一些可以腾挪的空间就至关重要了。

当然哪怕现在这种情况,外界依然有人在各种羡慕嫉妒,说长安学府现在上学相当于赚钱,大家都去搞作品来赚钱了,一点没有第一学府的样子。

也有的人酸溜溜说有些学生才多大点,没进入社会工作呢,就身家过千万了,又败坏了年轻一代工作的激情。

当然这些在长安学府每年近百次上榜的成绩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毫无痛痒。

这一点,陆萧也在同宿舍的几位室友身上看出来了,之前几位室友感叹陆萧一部电影赚了不少钱,也十分随意的说了说自己的情况。

高波:“我技术一般,进学府一学期了,只接到过两部短视频的剪辑,赚了不到三万块。”

常胜:“我也差不多,几万块的样子,还是徐文厉害。”

徐文:“我是因为父母也是做这个所以才懂的多一些,赚了十几万的样子。”

这话说的,陆萧当时就特么懵逼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