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社会文学>自带锦鲤穿六零> 第一百四十章 坟地淘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章 坟地淘宝(2 / 2)

钱货交割完成之后,徐祖爷拉着尽欢又继续往前逛,尽欢以四十五块钱的价格在一个摊子上买下了两颗“火油钻”。

“火油钻”是老沪江时代,纸醉金迷的沪江贵妇给取的名称,火油是指煤油,火油钻比喻的是钻石透出火油燃烧时的蓝影。

《色戒》中曾经就曾描述过火油钻令人咂舌的价格,易先生给王佳芝买的那颗粉色鸽子蛋,也是火油钻。

尽欢买到的两颗火油钻,目测都有四五克拉,因为他们的直径差不多都有一厘米左右。

摊主四十五块钱就卖给尽欢了,并不是说摊主不识货,而是现在这个年月,钻石比不上黄金是硬通货,甚至连别的红蓝宝石都比不上。

何况黄金,现在也只能去银行才能兑成现金,除了黑市也没地方能够用黄金买东西。

本以为买完火油钻估计也碰不着什么好东西了,结果尽欢在坟包的最里面,发现了一个卖瓷器的摊子。

可能是因为瓷器是黑市上最滞销,所以摊子也摆在了最里面,一点也不起眼。

尽欢蹲下来开始挑挑拣拣,经过了这几年收购站和黑市淘宝的经验,摊子上的粉彩和青花都不能入尽欢的眼。

因为一看就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买回去真的当做器物使用是不错,那收藏价值就没什么可取性了。

尽欢眼睛一扫,便看中了一个青花瓷盘上面的一个天青釉的圆洗,看起来清雅素净,很有宋朝的风格,翻过来一看,果然有汝窑的标记。

汝窑瓷器可以称得上古瓷中的“大熊猫”,因为极端稀缺,所以珍贵异常。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自古就有“青瓷之首,汝瓷为尊”的说法,汝窑是在北宋时期是官窑,烧纸的瓷器为宫廷御用,在民间使用很少。

后来宋朝靖康之乱,都城被迫南迁,很多汝瓷在这个过程中毁于一旦。

在动荡中,窑址荒废,技术失传,所以传世的汝瓷便更稀少了。

尽欢拿起笔洗来看,徐祖爷还贴心的打着手电筒帮尽欢照明。

这个笔洗满足了汝窑“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所有的鉴定条件,十有**是真品。

在千禧年之后,汝窑瓷器在各种拍卖会上,动不动就会拍卖上亿的价格,足以见得汝窑瓷器的稀少珍贵。

“同志,这个圆碗怎么卖啊?”尽欢拿起笔洗问摊主。

摊主是个中年男人,难得见到顾客上门,所以有人问,他就热情得不得了,“小妹娃儿,这个素碗便宜,两块钱!”

“两块啊?”尽欢重复了一下价格像是在思索,其实心里面都已经乐开了花儿。

“小妹娃儿,你要觉得贵啊,我这还有不少好东西,你瞧瞧,这个是粉彩瓷,多好看啊!”摊主生怕尽欢嫌贵就走了,忙拿起一个粉彩的盖碗茶杯推销。

尽欢摇了摇头,“大叔,我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你还有跟这个圆碗颜色一样的东西不?”

“小妹娃儿,你稍等一小会儿,我找找看啊,我记得还有一个瓶子和两个盘子!”摊主立马在身后的竹筐里面翻找起来。

尽欢不动声色地看着摊子上别的东西,不过看过正宗汝瓷之后,别的东西也能入不眼的。

中年大叔在身后的两个筐子里翻翻找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稻草里翻出了一个天青色的瓜棱瓶和两个葵花口的盘子来。

尽欢接过瓜棱瓶和葵花口的盘子放下来,然后开始细细查看起来。

摊主倒是跟徐祖爷聊上了,“老爷子,你家孙女子爱好真不一般,咋都喜欢青青绿绿没有花纹的东西啊?”

“现在不是破四旧了嘛,素色的不打眼,拿回去还能装个菜装个水啥的!”徐祖爷笑眯眯地跟摊主打马虎眼,“这几个碗盘瓶罐一共多少钱啊?”

中年人满脸堆笑,“老爷子我看你们买这些瓷器,也是为了家用,你看一共十块钱行不?现在去供销社买碗碗盘盘也要工业券的!”

“行嘛,刚好我也不用去供销社去挤了,都省事了!”徐祖爷立马递上十块钱。

摊主从筐子里拿出了一摞报纸,帮尽欢把东西包起来。

看着他粗暴的动作,尽欢恨不得说一句:大叔,咱们能温柔点不,你包的可是未来身价几千万上亿的瓷器啊!

徐祖爷拿出一块布,把这些报纸包好的瓷器,打了个包袱,背到了背上。

接着逛到了书画摊子,跟瓷器摊子一样冷清,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

徐祖爷买书的热情可比尽欢高,他一股脑就给尽欢挑了十几本书和字帖,书一本也才两毛钱。

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画,尽欢看着顺眼的挑了二十多幅。

书画本来尽欢也不懂,而且书画的赝品多,学书学画谁还不是从临摹开始的?所以也只能瞧着顺眼的买了。

不过摊主对书画的定价准则,让尽欢哭笑不得。

画的价格不是按照画家名气和历史价值来定的,看起来纸张卷轴新一些比陈旧的要贵一些。

这都什么逻辑啊,就算是现在破四旧,正常人都知道古董古董,古的旧的比新的之前啊。

二十几幅画加上十多本书,一共才六块五,这价格让徐祖爷都愣了一下,他在心里感叹道:

现在的文化人地位尴尬,这些曾经被读书人有钱人看成珍宝的书画也成了封建糟粕,这都什么世道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