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重振大明朝> 第三百二十二章 迂回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二章 迂回之策(2 / 2)

所以公司走到今这个状况,大家都有责任。你们要是还想如以前那样,只想享受权利,却不尽义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能为公司做贡献的,那不好意思,请回家养老吧。不做贡献还想多吃多占的,那就请滚蛋,把吃进去的给老子也得吐出来!

大明看上去似乎是朱友建一个饶大明,但也不是和这些士大夫们就没有关系,他们就相当于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现在公司在经营上出了状况,虽然跟前几任老板在决策上的失误有很大关系,但也和你们这些股东整里明争暗斗,不好好帮助老板干活,还光想着挖公司的墙角是分不开的。

朱友建计划的整件事的流程就是这样,反正最后来,这货虽然是不再发内币来填户部的大窟窿,但以成本价把别院生产的这些东西卖给朝廷,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内币的形式。不过这样做虽看上去好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感觉,但这其实这依然是两笔账:大明就像是一个上市公司,而朱友建就相当于这个公司的老板兼董事长。这家公司虽然是他的,但也是其他股东的,放在后世,你见哪个老板会随便把自己的钱给公司的?

在那里,贺逢圣会依照朱友建的办法,把这些东西全部换成茶叶丝绸和瓷器,然后再装船航行至福建,与那里郑芝龙的舰队汇合,由他一起护送贺逢圣以及这批货物前往占城。

而贺逢圣将带着这些东西,乘坐孙元化和孙国祯两人在塘沽口的秘密船厂,刚刚督造出来的十余艘新式大型战船,再加上朱友建命令从登莱调来的二十余艘战舰,共同护卫着这批货物南下前往扬州。

十五万两银子进入别院之后,贺逢圣得到的却是只比成本价高出一成的、大量的玻璃制品以及香皂雪花膏等物。别看这些东西在市面上价格很高,但真实的成本确实没多少,其中最贵的还要算是人工。所以比成本高一成的价格,得到的东西简直可以堆成一座山了。

别误会,这可不是朱友建打算中饱私囊,吞掉这笔陕西百姓的救命钱。这就是朱友建的迂回之策,这方法一使出,确实打了那些准备发国难财的人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把这十五万两银子直接拿到江南去进行采购,那些黑心的商人再联合某些等着发国难财的地方官员,最后买来的茶叶瓷器估计连一条大船都装不满。朱友建对这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互市的基调刚刚定下来之后,他就已经想好了一条迂回的办法。在这十五万两银子刚从户部提出来之后,还不到一的时间,就被送进了别院的库房。

之后果然不出所料,虽然户部确实是没钱了,但郭厚既然在朝会上应下了十五万银子的份额,也就没有食言。就像割掉了郭厚上的十五斤一样,他还是疼万分地从各处想方设法挤出了十五万两银子。之后任凭谁再怎么,这位大明的大司农就是两个字“没钱”,破大也不肯再拿出一两银子来。

好棋是好棋,关键不仅仅是要看谁在下,更是还得看手里的棋子。若是底牌都不如人家,再好的棋也没办法执校朱友建看清其中的关窍之后,差点就主动要增发内币给户部了。可他还是忍了忍,他也想看看户部能不能想到办法挤出这笔银子来。

正是因为知道这样的况,朱友建才不想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走互市这步棋,虽是毕自严提出的,朱友建事先也没有想到。但下朝之后再仔细回味一下,朱友建发现这确实是一个破解掉大明国内现在缺粮困局的一个好方法。甚至可以,这步棋若是能够下好了,不准还能瓦解掉一部分浑水底下的勾连呢!

陕西等地受灾了,可江南那边没有啊。而且就算从江南百姓手里收购不到,那些大粮商大地主甚至是藩王们的仓库中,肯定是有的啊!只要朝廷出高价,别一百万石粮食了,就算是一千万石,他们都能拿得出来。

所以从一开始朱友建就没打算走寻常路,拿出几十上百万的真金白银去江南采购茶叶瓷器和丝绸。再者,国库现在也是真的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啊!自己要是真有这么多的钱,那还去占城互市干什么?直接向江南采购就行了啊!

至少是在国内的全部步骤,他不需要任何人插手。因为朱友建很清楚,自己若是真的按照朝堂上某些官员以及那些觊觎着这块肥的商贾们的想法,先老老实实从江南收购货物,再船越占城去进行互剩那只怕是在为他们做嫁衣,甚至到时候可以是整个大明都只能是在给这些人打工,而且最后还连个路费都挣不回来。

船队到达福建后,与正在金门一带的休整的郑芝龙船队汇合,并重新进行编组。郑芝龙早已经得到了旨意,对于这回的任务,他也是十分重视,毕竟这是自己归顺大明后的第一次露脸的机会,以后能不能得到重用,就全看这一次自己干的怎么样了。

所以郑芝龙在接到旨意后,就立即开始抽调精兵强将,并把自己手里最好的五十艘大船进行一系列的维护保养。又把自己手中最好的火炮全部调配在这五十艘大船上,准备全力以赴这次的护航任务。

两支船队汇合以后,只停留了一,就向南出发了。郑芝龙的五十艘战船在前边开路,孙国祯和李忠带领三十艘战舰后,整支船队的数量高达两百多艘,即便是放在世界上,也已经是一支不可觑的力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