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相夜曲> 第四十六章 线索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线索断(1 / 2)

 杨永旭看过这蒙面的男子的这些东西后,心中也是对他升起了一丝钦佩,侠籍身份可不是这好得的。随即就把剑放了下来,不过心中留了一丝警惕。

随后开口问道“那你刚刚的一刺所为何“。

蒙面人苦笑的回道“我刚只是想试试你的武功,那一刺表面上是夺命之剑,可是如果你接不住,我也感觉我能收得住,可不曾想你武功这么高”。

杨永旭一听顿时心中又有了一股无名之火,这感觉收得住就敢这样刺来,不过他那一刺最后的时候确实收了几分力道,自己也没事,于是想想就就算了。不过他听完这个蒙面人的这话后还是不急着开口,只是静静的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

蒙面人也是明白人,于是继续开口道“.我奉组织命令来此探查一事,凑巧得知你要找的人就与此事有关,但这事背后十分凶险,所以就想出手试一试你的武功,看看合不合适给你提供些线索”。

杨永旭听完这句话,才开口道“哦?你是什么组织的,所探查何事?还有你的面罩不摘下吗?”。

一连三个,蒙面人听后只是摇了摇头,开口道“这些我不能说”。

杨永旭听后也是不强求,随后开口问道“那你说说看你能给我的线索是什么”。

蒙面人回道“这个多的我还是不能说,不过我能肯定是那个女子是文成县人,具体的你可以自己去文成县县衙去看看”。

蒙面人说完这句话就转身消失在夜色中了。

------------------------------------------------------------------------------

在蒙面人走后,杨永旭想了下,跟那个老汉里长又商量了一番后,决定自己趁夜就往文成县赶去,里长因为这几日白天刚好都没事,所以就帮杨永旭去把没寻访完的村庄都给寻访个遍。

杨永旭对此自是万分感谢里长,但由于自己现在身上没什么值钱的,能用来答谢的东西,于是就只好把腰间的承渊剑递给了里长,可里长说什么都不收,杨永旭只好说日后再报,深记在了心中。后来杨永旭也确实厚报了,只是当时只能报在他的孙子身上了。

随后杨永旭交代完事情,就直接趁着夜色走了,行到文成县时,倚马而睡。

------------------------------------------------------------------------------

次日天一亮时,杨永旭就往县城里赶去了。

刚进县城,杨永旭就注意到了这里跟其它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这边的蛮奴特别的多,大部分店铺内都有蛮奴在劳作着,而且街上人烟攘攘,叫卖声不绝,被治理的非常繁华。

虽然杨永旭对此也是十分的好奇,不过自己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径直往县衙走去了。

走到县衙后,这里也是井井有条的,报案的分成了两个队伍。会写字的一边,把写好的状书向衙役投递就好了;不会写字的在另一边,禀报完后直接去击升堂鼓,由县判直接开审。

而再旁边的一块,是一个有四个队伍排着的景象,士农工商分别排成一队,分别会有专门的衙役来带去不同的主薄那。

在华朝,主薄即为县令下面一个分管专门一个领域的官员,一个县衙基本最低标配为四位。县判也是有着几个典史分管着不同的领域,县尉亦是一样。这样的政治结构使得各地的衙门都能高效的运转,又避免了一个上官做不了那么多事情,还要花钱请几个师爷来帮忙,而这请师爷的钱又大多是不干净的,朝廷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这种政体还对这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没有进入乱世起了很大有益作用。

------------------------------------------------------------------------------

杨永旭同样也去乖乖的去排起了队,虽然前面的队伍有些长,不过他并没有插队直接向衙役出示文书的打算。

或许就是这个队伍排的长,等候的时间有些久了的缘故,人就有些烦闷了,杨永旭旁边的一个人就找他聊起了天,那人开口说道“兄弟你是当兵的吗,是公务还是私事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