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相夜曲> 前记(必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前记(必看)(2 / 2)

新皇终究不是太祖,没有太祖的雄才大略,虽有帅才,带兵时也谨小慎微,但此时的外胡敌手全是太祖时代被太祖锤炼的成了人精中的人精了。

十万新军加二十万边军大败,十万新军全军覆灭,二十万边军在新皇老师的带领下保留了十万士兵,退守到河西一带。新皇兵败后就匆匆逃回京都。

与此同时的其他边境也都在发生战事,虽有败绩、丢失城池,但都可忽略不计,唯独南方大将楚天骄不但击退了六诏、百越、寿靡等外族的侵犯,还驰援了西部与吐蕃作战,更在粮草等方面支援了新皇与其他边军。跟这些相比,新皇显得更加无能而又凄惨。

在之后的十年间,新皇还是组织了几次对外的战争,积极处理国内关系,并且为了维护皇统几乎杀尽宗室,但是最终都是收效甚微。边境丢失,腹地控制力减弱,大权开始旁落,幸得朝廷官员干练,地方将军果敢,国家表面上还是在缓缓的蒸蒸日上。

地厚十年,太宗驾崩,年四十五,登基十年就驾崩,据随侍的讲,驾崩时比七十老人还显老,而且还是睁着眼睛驾崩的。

太宗入殡时,因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再如人皇那般九日而殡,只有七日而殡,在这七日里外族依旧发起了大面积进攻,但比地厚一年时已经弱了许多,虽然边境仍有少数城池丢失,但还是挡住了诸胡的入侵。期间同样只有南方寸土未丢,对其他地方也起了一些帮助。

-----------------------------------------------------------------------------

也在这短短的七天内,朝廷波诡云谲,甚至传出大臣欲自立、地方将军欲割据的流言。但位居高位的和有志之士对此都只是笑笑,全都在看着南方的那一位。

南方的那一位没让人等太久,仅在太宗驾崩的第三日就表示愿拥立太宗子嗣继位。

随后在一番争斗妥协后,众大臣及地方将领拥立太宗幼子,年仅三岁的小皇子登基,改年号为人和,称人和皇帝,意思同样是太祖之后,正统皇帝,希望在三世皇帝的带领下人民能真真切切的过上好日子,但是真实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之后的两年间,各方势力终于完成了利益划分,建立了以崔、裴、韦等九大世家为首的中央朝廷,承认了马、徐、张等地方割据势力为地方节度使掌地方军政大权。又以皇帝名义下诏封楚天骄为楚王,自理南方一切事实,但楚天骄不受此诏,只愿接受楚公之称,同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愿接受朝廷对南方的管理,并且缴纳一切朝廷规定的赋税。这对可能出现的国家分裂起了很大的阻止作用,虽然其他人依旧有心思,但是一段时间内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种势力划分使得世家、军阀任人唯亲,百家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寒门有一定的出头机会,少部分不良行为却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内外交困。值此时,国家聪明人士,世家、军阀中的优秀人士都在积极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在政事、军事、民事等等方面开始涌现出大批量的优秀人才,俨然有了一幅百家争鸣、社会进步的大好画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