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西,梁军大营,中军大帐,主帅、西昌侯萧渊藻正召集诸将议事,商议如何攻打延陵。
自拔营东进以来,官军接连打了几场小胜仗,均为材官将军李笠打胜的,所以此时,李笠说话嗓门很大。
“我军进攻延陵,要么速攻破城,要么围而不攻,打援。”李笠大声说着,看着主帅及在场的将军们,底气十足。
“外无必救之援,则内无可守之城,末将以为,当打援,只要击退逆贼援军,延陵,自然就拿下了。”
有将领问:“伏波不是擅长攻城么?为何不攻城,而是要打援?”
李笠回答:“速攻城池,需要大量物资,如今我军虽然距离建康百余里路程,但物资转运颇为不易,因为敌骑时常袭扰。”
“一旦速攻不下,敌援军抵近,我军就会被对方内外夹击,这就不妙了。”
“伏波所言甚是,不过。”奉命前来助战的赵伯超发话,“延陵终究是小城,以伏波的攻城术,难道一两日攻不下?”
李笠看着这位,笑道:“延陵距晋陵、曲阿不远,敌军来得很快,而且我军兵力有限,蚁附攻城,伤亡难说,一旦伤亡过大,就算攻下来,又要如何迎战后续敌军?”
李笠说得有道理,但问题是太年轻、资历太浅,如今有资格参与议事的将领,哪个不是多年宿将,不仅领过军,还治过民。
眼下,一个黄口小儿在这里越俎代庖,要定下策略,许多将领其实不服。
奈何,李笠如今风头正盛,不说之前速下寿阳、钟离,就说前不久官军大捷,李笠出力不少,所以天子很看重此人。
这种人,不好当面得罪,所以,老滑头们都默默听着,然后察言观色,看看连话都说不上的主帅萧渊藻如何决定。
许多人都发现,白发苍苍的萧渊藻有些不耐烦,而且脸色不是很好,很像是要发作却忍着的样子。
赵伯超当然也注意到了,所以等着萧渊藻爆发,把李笠骂得狗血淋头。
说实话,李笠在他眼中,根本就不算个玩意,若在往时,他早就三言两语把对方骂得讷讷告退,不过,这出头鸟可做不得。
去年的寒山之战,赵伯超兵败被俘,后来朝廷和魏国和谈,魏国就把他和一些将领放回国。
后来,邵陵王率军勤王,解台城之围,赵伯超在邵陵王麾下作战,知道这李笠得了鄱阳王世子任用,且立下大功,又得皇太子些许看重。
如今皇太子登基成了新君,李笠的前途好像不错,所以,他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免得给自己树敌。
然而此次攻打延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必败,所以赵伯超只想着如何在大溃败中安全后撤。
正思索间,却听萧渊藻发话:“敌军兵力众多,我军须先取延陵,然后以城池为依托,和来犯之敌交锋,所以,需先攻城。”
不等李笠说话,萧渊藻直接下令:“我意已决,先攻城,两日之内拿下延陵,然后与逆...”
“这不可能!”李笠打断了萧渊藻的话,“我军...”
“放肆!本帅说话,你竟敢打断!”萧渊藻高声呵斥着,“大胆李笠,你以为你是谁胆敢在此放肆!”
赵伯超见这一老一少居然吵起来,惊讶之余,却不打算去劝和,反正他和这两人没什么交情,就算打出人命,也不管他的事。
当然,装模作样劝一劝是必须的,不过是说几句话而已。
然而,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见眼前这两位吵起来,不由得一惊。
不、不会吧!你们莫非...
。。。。。。
延陵,侯景正召集诸将议事,西昌侯萧渊藻的军队即将抵达延陵,他要一战歼灭对方,扫平通往建康的道路。
然后集中兵力猛攻建康,赶在更多的勤王兵马抵达之前,拿下台城。
自大军南渡京口以来,已经过了不短的时间,梁国的勤王兵马已经开始抵达建康,所以他不能再拖下去了。
至于攻入建康后,如何拿下台城,侯景已经有了安排,现在就差兵临城下,而挡在道路上的唯一一个障碍,就是西昌侯萧渊藻的两万兵马。
这两万兵马,骑兵大概是一千五百左右,攻不足,守有余,所幸,对方要来攻打延陵,这就是绝好的机会。
“据细作来报,昨日,梁军将帅内讧。”
王伟一边说,一边看着众将:“西昌侯萧渊明,和材官将军李笠起了争执,两人由争吵变成拳脚相加,最后萧渊藻将李笠砍成重伤。”
“李笠部下冲击大帐,将其抢出去,然后闭寨自守,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众将听到这消息,有些回不过神:梁军将帅内讧?那李笠疯了敢当面顶撞主帅?
而主帅居然还把顶撞自己的将领给砍成重伤?李笠可是唯一擅长攻城的将领,把他砍死了,还打什么延陵?
这就内讧了?是演戏骗我们上当吧,这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