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几个知名交响乐团,音乐学院这个乐队属于临时拉起来的草头班子,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为主,虽然拥有一定的表演经历,但是毕竟比较青涩。更不要提其中还包括一名初中生秦若曦。
然而就是这群学生中零零后的秦若曦才是最表现自我的一个,在别人因为初次登陆这座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而有些紧张时,秦若曦则是站在舞台上四处张望,看到下午给她进行鼓励的女士,秦若曦兴奋的对她挥手致意,并且得到了她的回应。突然想起姐姐的叮嘱,不好意的对着父母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在看到姐姐略微责备的眼神时,秦若曦在别人惊愕的注视下不好意思的捂着嘴笑了,加上她本身就是十五岁的小女孩,稚气未脱,引得现场观众对她发出善意的笑容。
秦若曦的表现也间接的让身后的这群学生们缓解了不少,也让站在最前面的指挥于峰长处一口气。
乐队成员坐好,把面前的乐谱翻到自己的页面并且夹好,身穿一件深色燕尾服的于峰对着舞台下面鞠躬致意,然后转过身来,将手中的指挥棒按照总谱的节奏进行舞动,指挥着面前的乐师开始演奏。
《曙光》是一首相对古典的交响乐,它的第一乐章主要以小提琴为主,秦若曦的钢琴声主要是在这个乐章使用低音区来表现不同的声音。配合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将黎明前自然界各种安静祥和的气氛表现出来,仔细聆听,你仿佛会听到虫鸣声、水流声、还有风吹麦浪的声音,以及远处大山仿佛发出的呼吸声。
而进入第二个乐章《黑暗》后,整个乐团仿佛安静了下来,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虫鸣、风声仿佛都桎梏了,水流也被冻结了,就连远山也是一片孤寂。低沉的大提琴声游荡在整个音乐厅,这时的每位观众仿佛都是孤独的,仿佛身处一片漆黑,想要挣脱黑暗。坐在沈放身边的秦墨涵也能理解他内心的这份孤独,伸出自己的手,紧紧的抓住他,希望给他力量,和他一起对抗这份孤独。
第二乐章是四个乐章里最短的一幕,正当台下观众的情绪还在低沉时,乐队总指挥于峰手中的指挥棒节奏变了,从原来比较平缓的舞动改成了用力的挥动,第三乐章《破晓》开始了。
随着舞台顶部的几道追光灯照射在这架贝希斯坦钢琴上,坐在钢琴前的秦若曦也第一次被观众注目,而此时的她像是被打了一支兴奋剂一般,整个人的情绪都激昂了。
在两声沉闷的大鼓声响起后,她的十指开始在黑白相间的琴键间飞舞,一阵激昂的钢琴声迸发出来,仿佛远处的朝阳,要冲破这黑暗,要挣扎着带给大地光明。大概两分钟的钢琴独奏后,这时候小号和长号的加入,给了朝阳最后一份动力,舞台灯光大亮,终于冲破黑暗迎接了光明,小提琴、中提琴、长笛也迅速加入进来,仿佛整个世界都活了,纷纷对着黑暗发出反抗,想要驱散阴霾迎接光明。激昂的音乐让前排的领导人都跟着节奏而舞动自己的手指。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声的加入,第四乐章《黎明》出现了,这一乐章属于回旋奏鸣曲曲,现场所有的乐器全部加入到了表演中,不同的旋律杂乱而有序,互不干扰,完美表现了冲破黑夜迎接黎明的场面,仿佛人们都在载歌载舞,鸟儿也开始鸣唱、水流也开始破冰、风儿也开始带动整个树林进行吟唱。朝霞四射、就连远山都仿佛被映红,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
半个多小时的《曙光交响曲》在交响曲演奏完毕,总指挥于峰终于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他带着所有的学员对着台下的观众进行鞠躬。现场观众给出热烈的掌声。兴奋地秦若曦在掌声中对着自己父母所在位置挥手致意,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第一次收听这首曲目的现场领导与观众,也很高兴。这是一首近似于古典交响乐的曲目,它不像华夏建国后的众多曲目那样很直白的表现出激昂、奋进的情感,让人热血沸腾。它更多的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圆号、长笛这些乐器,委婉的把黎明前冲破黑暗时刻的那一份悸动表现了出来,在音乐层次看来意境更深远,以后谁要说我们只有红色交响乐,就可以拿这首曲目来怼他们。
随后的鲁艺演奏的由大型交响乐套章《长征交响乐》改编而成的奏鸣曲《长征》,爱乐乐团演奏的大型革命交响乐《红旗颂》,这些让现场观众耳熟能详的交响乐,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而压轴出场的军艺交响乐团,演绎了振奋人心的《黄河》。《黄河》是以《黄河大合唱》声乐部分为基础,以第二乐章《黄河颂》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为主改编的一部。
虽然将原有的八乐章改成了现在的四乐章,但是以钢琴为主的雄厚声音,将其汹涌澎湃的气势、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展露无疑。
不论国家领导还是普通民众,不论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金世勋,还是在新时期的军人秦景山,不论是企业高管,还是刚刚进入高中的霍乐凡、初中学生金雅然,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被这首钢琴协奏曲所感染,特别是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节奏起来以后,全场观众都忍不住跟着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表演结束以后,四个乐队的所有演员全部上台,将一个硕大的乐池站的满满当当。第一排的领导人全部起立,来到乐池,跟站的整齐的乐队成员合影留念。作为年龄最小的秦若曦,紧邻第一排领导身边,激动地小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