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军士兵惊醒了,听了听那声音,推着身边的同伴,说道:“喂,快醒醒,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几个守城门的士兵都醒了过来,他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好像有人在敲城门,一边敲,一边叫着:“开门,开门,开门!”
守城门的巴军士兵们很是惊讶,叫道:“你们是什么人?”
门外传来了虚弱的声音,“我们是前线退下来的官兵,快开门。”
按照规定,卯时才能开城门,现在还没有到时间,几个守城门的士兵拿不定主意,去禀告他们的上级,逐级上报,最后这件事报到了城门校尉那里。
城门校尉刚刚起床,听说了这件事,便带着官兵们登上了城楼。这时,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光,朦朦胧胧,照着大地。
校尉站在城楼上向外望了一眼,惊讶得差点从城楼上栽了下去,城门外的官道上,络绎不绝,全是巴军官兵。
这些官兵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一个个丢盔弃甲、浑身是伤,狼狈到了极点,他们聚在城门前,拼命地砸着城门,叫道:“开门开门,快开门!”
事关重大,校尉也没了主意,派人立刻去禀告樊芝泉。
到了卯时,城内的老百姓想要出城,但是,城门却紧闭不开。城门外聚集着成百上千的败兵,校尉不敢随意开门,放他们进城。
樊芝泉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召见穆仁清,让穆仁清去处理此事,安抚好那些败兵,不许他们进城。穆仁清领命出城,把败兵们安排在了城外的军营里,受伤的给疗伤,饿肚子的给饭吃。
穆仁清询问这些败兵,前线到底怎么样了?
听到穆仁清的问话,败兵们立刻情绪激动,呜呜大哭,告诉穆仁清,完了,全完了,两万巴军将士除了他们这些人逃了回来,其余的全死了。
穆仁清心头一颤,感觉像是遭遇了雷击似的。他还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败兵们可能是夸大其词,为自己逃跑的行为找借口。于是,穆仁清派出快马去前线打探消息。
很快,探子回报,两万巴军确实被击溃,蜀军马上就要杀到江州城了,少则三天,多则五日。
这么大的事情瞒不下去,穆仁清只能上报樊芝泉,樊芝泉呆若木鸡,愣在那里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儿,穆仁清说道:“王上,为今之计,您还是巡幸万山吧。”
樊芝泉抬头看着穆仁清,想着当初穆仁清是如何拍着胸脯向自己保证,一定能战胜蜀军,如今却落得这么一个结果。
樊芝泉怒火中烧,想骂穆仁清一顿,但是,想一想他又忍住了,现在骂穆仁清有什么用?于事无补。
樊芝泉叹了一口气,说道:“江州是国都,是宗庙所在之地,是历代先王安寝之地。君王死社稷,寡人哪也不去,寡人要与江州城共存亡!”
穆仁清流着泪,跪了下来,说道:“王上,俗语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蜀贼兵锋正盛,咱们不能与他们硬拼,退到万山去,将来还有一雪前耻的机会。”
樊芝泉看着穆仁清,说道:“前后七万精锐都打光了,一雪前耻,你拿什么让寡人一雪前耻?”
穆仁清说道:“王上,自古以来,国家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夏朝先有太康失国,后来有少康中兴。商朝先有伊尹放逐太甲,后来有百年国运。就连现在的周朝也是先有三监之乱,后有成康之治。”
樊芝泉脸上的神情缓和了一些,坐在了龙椅上,不说话。
穆仁清说道:“王上,事不宜迟,三五日之内蜀贼就会逼近江州,咱们还是赶快走吧。”
樊芝泉闭着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
樊芝泉决定“巡幸”万山,说是“巡幸”,其实就是逃跑,华夏君王们要面子,总是喜欢玩这些文字游戏,千百年来乐此不疲。
败兵回到了江州,本来就闹得江州城里人心惶惶,现在听说王上要巡幸万山,人心便彻底散了,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逃离了江州。
樊芝泉带着后宫的妻儿老小,还带着穆仁清等一批亲信,还有石正峰,浩浩荡荡数千人,在一个清冷的早晨,离开江州城,前往万山。万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穆仁清觉得蜀军应该不会打到万山。
队伍离开江州,行进了两天,樊芝泉突然发现太后不见了。樊芝泉问服侍太后的仆役、宫女,那些仆役、宫女战战兢兢,说道:“太后她老人家说自己舍不得江州,就是死也要死在江州。”
“你们怎么不劝阻太后?!”樊芝泉龙颜大怒。
仆役、宫女们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道:“王上息怒,我们劝过太后了,可是她老人家不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