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朕不是宋钦宗> 一百三十八 强军雏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三十八 强军雏形(1 / 2)

 “秉统制,第一团集结完毕,请示下!都指挥使兵辰。”

“归列!”

“是!”兵辰得令,转身喝道:“各营都有,按原属归阵!”

哗啦啦~

甲页晃动中,一千五百人以营为单位,各自组阵完毕。

第一团之后,中军营并第二三团随后而来。

五千人计有十营,其中九个营分为三团,第十营直属统制指挥,因此被称为中军营。

中军营指挥使的级别比普通指挥使高半级,相当于副都指挥使,以后升迁也会更加顺畅。

按理说,这等显要职位,定然是东宫原亲卫之一出任,然而并不是。

出任此职的,乃是一个新兵,而且不是五人出身,而是如假包换的进士。

最重要是,他不同于其他各营指挥使的暂代,乃是实任。

显然,能实任中军营指挥使的,肯定不是因为笔杆子玩的好。

他叫虞祺,乃是政和五年进士,与何栗、温豫、翁干等人同榜。

讲真,这个名字赵桓并不熟悉,然而他有个八岁的儿子,赵桓很有些印象。

他的儿子叫虞允文。

绍兴三十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料金人必将大举南下,归国后便奏请加强防御。

次年,金主完颜亮果真督师南下,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长江,欲于采石矶渡江。

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奉命犒师,当时金军已经准备渡江,而采石矶守军原主将罢职,新帅未至,三军无主,军兵无丝毫斗志。

形势危急,虞允文果断接管指挥权,并鼓动士兵振奋军心。

随即又统合沿江军队,得兵一万八千余,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阻截,再度挫败金军渡江企图。

若非虞允文力挽狂澜,偏安一隅的南宋不一定灭亡,被打穿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因此,虞允文饱受朝野赞誉。

儿子厉害,其实和虞祺参军并无关系。

虞祺中进士后未曾授官,一直闲置,便游学各处,恰逢东宫招兵,便来了。

堂堂进士投军,又与翁干等人相识,做一个主簿完全没问题。

然而,虞祺坚持从兵卒做起。

过程很艰辛。

他是一个文人,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然也无甚力气。

训练当月,脚底被磨的鲜血淋漓却无懈怠。

在训练之余,他还要负责教授士卒文字,后来又兼讲兵法,颇得全军尊敬。

九月初选拔军官时,全军皆以为他可出任主簿或录事参军,然而他选择做了中军营指挥使。

号的很不错。

武艺当然只是一般,与普通军兵相当,然谋略出色,治军有方,不到一个月,已经深得中军营上下拥戴。

当时赵桓接到信时,是十分惊讶的。

堂堂进士,若是自投东宫,立刻成为朝廷命官,哪怕只是有名无实,不比一个丘八强了十万八千里?

赵桓感叹时,王彦上前,行军礼后道:“沙门岛全军集结完毕,请殿下示下。”

“免礼!”赵桓道:“按平时训练,演练阵型。”

“喏!”王彦应下,转向军武,喝道:“都有,向右转,齐步走!”

“向右转~”

“齐步走~”

层层呼喝中,军兵转向完成,随后铜鼓响起,军兵齐齐迈步。

队伍不能说一条直线如同一人,却基本是直的。

“举盾!”王彦喝道。

“喝~”

齐呼中,盾牌手们立刻举起大盾。

大盾沉重,举起费力,行进速度陡然慢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