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召唤大纵横时代>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体争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体争议(1 / 2)

 二月间洛阳宫柳抽丝,几次大朝会下来,却有件关于国体的讨论,变得愈演愈烈。</p>

起初,还只是鸿胪寺提议,继而朝廷各大衙门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公卿贵胄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般,日日关于此事的上疏都络绎不绝。</p>

事情还要从二月初二日说起,大宋没什么龙抬头的说法,江河却是一大早起来好好沐浴一番。在大宋剪头是不大可能的,可亲手为儿子束发,却是可以的。</p>

江锜也已经十二岁了,遗传了江河高个子的基因,看上去已然是个小大人了。这日江河亲自来到李皇后处,为儿子改变发型,梳起发髻。</p>

皇帝的本意,不过是在无聊的宫中寻件有意义的事情。可什么事情,只要一旦与皇帝联系上了,就不是小事。</p>

才过了两天功夫,皇帝亲手为江锜束发的消息便传遍京华。在这一事件的酝酿之下,一向在九大衙门里默默无闻的鸿胪寺突然站了出来。</p>

鸿胪寺卿乃是江河的师兄卫晃,由于实在没什么功劳和能力,完完全全是仰仗着关系,便一直被江河当做是联系师兄弟的纽带,放在这个清贵的位置上。</p>

一放,就是好些年。</p>

照常来说,鸿胪寺负责藩王、外夷与朝廷的联系,可自从大宋建国以来,废除了前朝数以万计的王室成员。而对外事宜,大宋也很保守,唯一的一个名正言顺的属国秋津国,也一直是礼部在主持。</p>

可怜的鸿胪寺只能负责几个南蛮、西羌部落,这些部落穷得要命,连带着负责此事的鸿胪寺上上下下都领着死工资,在京官中算是赚得最少的那一批,整日惨兮兮的。</p>

就连去年征服漠北,一下子收服了草原上二十四部一百一十八家游牧部落,皇帝也是大手一挥,设置了瀚海都督府辖治,鸿胪寺也只能打着各种由头跟着蹭点油水。</p>

卫晃看着别的大员出入车马如簇、宫室华美。而自己家中愈发破败,乃至常穿的衣服都有些跟不上眼下洛阳的潮流,大感为官太难!</p>

</p>

虽然在鸿胪寺的这几年一向无事,不会受到什么牵连,可这样耗日子,做个透明人,实在让他有些心中不平。好歹也是朝廷正三品的大员,怎么就混的这么惨?</p>

苦思冥想之后,卫晃感觉自己找到了关键所在!</p>

鸿胪寺太清闲了!清闲到他自己不用向其他部门十天休一次假,工作一天,别说十天的工作,努把力说不定半年的业绩都做完了。</p>

这么清闲的工作,油水能多吗?</p>

处心积虑的思索一番后,卫晃决定,必须劝诫陛下扩充鸿胪寺的管辖范围。先是向陛下请求了对外藩的处理事宜,却被皇帝告知秋津国不同于其他,让卫晃盯紧那几个部落,别搞出什么幺蛾子就行。</p>

毕竟现在可是“太平盛世”,要是有部落造反,出来打皇帝和大臣们的脸,那可就不美了。</p>

皇帝又是一番好言相劝,可卫晃心里能服气吗?</p>

您老人家在蜀中安札下将近十万大军,哪个不开眼的会想要谋反?</p>

既然秋津国要不成,卫晃便打起了另一个心思——封建。</p>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时期十分短暂,在周公旦开始分封直到八百年后,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郡县制”时,中国就已经狭义上结束了封建时代。</p>

而“封建制”与“郡县制”也是中国古代各类政治家讨论的对象,更有甚者认为秦亡于“郡县”,所以劝阻汉朝双规并行,即郡国并行制度,中和了两者的关系。此后中国虽然主体实行郡县制度,可却也一直没有停止分封。</p>

显然,代替了大汉的大陈,在政治体制上做出了完全符合时代约束了双轨并行制度,也设置郡与国。通过百余年的地方、中央斗争,已经形成了中央管辖地方的态势。</p>

然而宋兴陈亡,开国已经五年,江河却并未敕封任何一个国王,普天之下皆是“郡县制”。虽说平州刺史赵榷与交州刺史赵韦享有着相等与国王的权利,可也并未得到实际的封赏。</p>

而且在早已立下同姓不王传统的大陈,也自然不会认同他们的权威。</p>

想通了一切关节的卫晃,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为何这么穷。正好宫中传来了皇帝亲自为皇子束发的消息,算是一下子让卫晃醍醐灌顶,当天就跑到宫中,拜见皇帝去了。</p>

“这不是卫师兄嘛。”江河看着来人,不禁有些诧异。刚给江锜束完发的江河,刚来到前朝听政没多大功夫,便见卫晃过来。</p>

毕竟卫晃虽然位置不低,可因为不掌实事,一年到头,江河也不会注意他几次。昨日刚刚在一年一度的计划会议上见过,今日又来相见,江河也很奇怪。</p>

“岂敢岂敢,陛下,臣今日来,是有事要进谏陛下。”</p>

“说罢!朕听着呢。”又埋怨道:“卫师兄昨日怎地不说!”</p>

卫晃不敢不回答,只道是昨日不方便。</p>

“不方便?朕临御天下,已然无私,还有什么不方便的?”</p>

“兹事体大,还请陛下听闻。”</p>

“嗯,你先说吧,朕好好听着就是。”江河这才放下手中奏折,看了过去。</p>

“曩者,三皇治世,及至大……”</p>

“从近了说!”江河没工夫听他从三皇五帝将其,连忙叫停。</p>

被突然打断的卫晃自然也没脾气,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陈王兴义勇之师,铲灭暴秦。至此业已有四百年耳,期间陈人,自述暴秦之亡,或从阴阳五行论之。或从秦法苛刻论之。或从陈王受天命而论之。”</p>

“然,臣以为不然。”</p>

“卿有何高见?”江河一听来了兴致,若论讨论王朝兴盛衰败,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毕竟眼下的他,正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建立的王朝永葆长青。</p>

“臣以为,秦之骤亡,源于秦制。”</p>

“秦制?”江河听了略加思索:“嗯,卿以为秦制不好?”</p>

“非是不好,三公之制,上承周礼,至于眼下,也在施行。臣要论证的不是中央,而是地方。臣以为,秦大兴郡县,广建官僚,而囚宫室于咸阳,此法操之甚急矣!”</p>

“试想,秦初灭六国。六国公子虽集于咸阳,然受惠于六国者,皆在当地。故秦王东巡,有留侯投锥、佚氏刻石,皆不满于秦。”</p>

“及至始皇暴毙,秦室忙于内争,李斯赵高,相继祸逆,争权于中央,而忘地方。当此之时,陈胜吴广,累于苛政,聚众而反,数月间得聚十余万众。”</p>

“所以者何?岂全天命、秦法邪?秦兴郡县,不置支脉。使秦官与陈吴者如何?使秦王与陈吴者何?高下立判矣!秦官无必战之心,大军来到或隐匿、或投军、或归乡。”</p>

“若秦能置诸王,诸王岂忍陈吴之暴动乎?秦骤行新制,天下无措!故使陈王一举而定关中,遂有天下,陈之初兴,量秦之过,故广置诸王。”</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