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凤舞隋末> 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2 / 2)

对于孔颖达这人,黄娜自然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但偏偏黄小刚因为看过的几本小说里都给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反倒是记得整整齐齐。

首先,这孔颖达虽然也姓孔,也算做孔子的世孙,但他却不是曲阜孔氏的人,并且在多部的小说里这家伙还跟曲阜孔家的人是死对头,颇有一朝不容二孔的态势。

其次就是黄小刚恰好记得,他是《五经正义》的作者,这《五经正义》可是唐代科考“明经”科的标准教材,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所以,仅凭此点也就不难明白,曲阜孔家的人为什么要跟他是死对头了!

那么,历史上的孔颖达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其人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本是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子的第31世孙。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宿儒,集中于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天下大儒辨论,门下省纳言(侍中)杨达评第高下,以颖达为最。由于当时孔颖达年少,“先辈宿儒”对比不上他而心怀羞耻,于是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孔颖达,幸得杨玄感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使孔颖达幸免于难。之后,孔颖达补官位空缺而成为太学助教,因隋末战乱而避乱于武牢,唐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武德九年(626年),孔颖达被擢授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唐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忠言因而备受亲待。

唐太宗曾问孔颖达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回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唐太宗对孔颖达的回答十分赞许。

后贞观十七年,孔颖达因年老退休,十八年(644年),图形于凌烟阁,赞词为:“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

后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