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风鼎盛。最早在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到了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也就是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
到了宋代,宋朝的君臣就比较搞笑了,专门和梅州这个名字过不去,有事没事都要改改。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到了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到了元丰五年(1082年),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这还没完,到了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1144)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到了元朝,蒙古人继承了宋朝君臣的恶趣味,不把名字改来改去,但把归属划来划去。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为梅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1295年),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年),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
蒙古人唱着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转眼间又回草原放羊去了。朱家坐了金銮殿,新朝廷破旧立新,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双叒叕废梅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这是梅州州治开始设立的肇始。等下一次回复梅州古称就要等到清代中期了,这次终于没再更改一直使用到现在。
李家是当地望族,合族世居梅州,历代进士举人不少,梅花坞镇这一支属于旁支,却是子孙兴旺,数百年来逐渐聚村成镇。李憬的家是梅花坞李家分支的长房。镇子依山面水,处于梅溪拐弯处,形成一个小半岛,三面都是梅溪,北面是山,镇子中间一条青石板路是主要的商业街,最北面,依山而建的一大片大宅子就是李憬家的老屋。
梅溪就是后世的梅江。广东第二大水系韩江的上游主干的古称,韩江因韩愈流放地而得名,流域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占据着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大片山区,最后在潮州入海。
韩江流域面积广大,和台湾大小差不多,多以山地为主,号称山地占九成六,只剩下两分水、两分平原。韩江上游支流密如蛛网,有近百条大小河流汇入,水深江宽航船如织,村落乡镇大多聚落于水边,当地气候夏天炎热,冬季现代也不会低于十摄氏度。明末虽然处于小冰期,气温大幅下降,太湖曾有结冰记录,但武夷山脉等山脉阻隔了北方的寒冷气流,未有结冰记录。除了汛期一两个月暴雨倾盆,韩江汹涌难以行船外,倒是四季水路发达。
都说上帝关上了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这韩江流域虽然都是山坡地,种不了多少庄稼,但这一带,却有丰富的矿藏,现代勘探出来,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广东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
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数亿吨的优质无烟煤,遍地的铁矿,虽然都是中型矿藏,但是品味之高令人乍舌,一般都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铜矿分布也较为广泛。尤其是高岭土有数亿吨,质量之好不次于景德镇。本地的青花瓷有几百年的历史,远销十三省和海外。
因为地少本地人开设厂矿作坊,经营海贸反倒成为主流,思想远比内地开放。加之此地水路可入海,通往北方南阳各地,交通发达,同时又身处内陆山地,不被海匪骚扰,也无倭寇之患真是一块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