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936章 弘农杨氏的份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6章 弘农杨氏的份量(2 / 2)

两百年后,而有新莽之乱,王莽窃国而为天子。其时,光武帝起于南阳,召集南阳旧部,起兵相抗。兄长刘寅惊才艳艳,被绿林诸将和更始帝所忌恨,借故被杀之后,光武帝不得不托平乱出奔河北,得河北世族之力,次第削平铜马、赤眉、以及诸路诸侯,方才掩有天下。

光武帝是儒生出身,麾下诸将也多为南阳、河北一带的儒生,定都洛阳之后,遂大兴儒学,以求砥砺人心、革故鼎新之效。两百年间,儒学遂为大兴,形成了一批新兴儒学世家。这些儒学世家大多位于关东,以光武帝的龙兴之地南阳、颍川、甚至豫州、冀州为根据地,故尔被称为关东世家。和关西世家相比,关东世家文臣居多,故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之说。最著名的世家有四家,分别是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

汝南袁氏自不必说,四世三公,是本朝有名儿的高门巨第,袁绍、袁术便是代表人物。

本朝的司隶、豫州、南阳一带,向来被称为本朝的根本之地。南阳郡更是光武帝的龙兴之地,故尔,南阳、颍川两郡的世家大族尤其多。因为前太尉赵谦发动世家大族叛乱,反对大司马的赋税新政,导致司隶境内的众多世家大族被连根拔起,司隶、凉州的世家为之一空。

如此一来,南阳世家和颍川世家的份量就重得多了,颍川荀氏和陈氏就是颍川世族的代表之一。时人有“汝颍多奇士”之说,颍川荀氏的荀彧和荀攸就是其中的翘楚。荀氏一族,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一百多人。而且多在朝中做文职高官,是一个官僚士大夫世家。

荀氏一族,除了入仕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那便是联姻。荀闳和蔡文姬的联姻,虽然说是郎才女貌,也未尝不是一桩儿政治婚姻。就因为这一桩儿婚姻,颍川荀氏就和大司马有了重要的联系。文姬毕竟是灵骓的闺蜜,同时还是玲绮的老师,再加上万户侯蔡邕,蔡家已成名门望族。蔡邕是最草投奔大司马的文人之一,如今隐隐执朝中衡文纳士之牛耳,份量最重不过。有了这样的强援,再加上荀家子弟的聪慧博雅,入仕出身自然就不用愁了。

本朝的世家大族,都是因为入仕而兴,因为入仕而衰,谁家入仕的门路宽了,谁家的势力就会壮大。如今的荀家,好比紧紧抱住了一个金饭碗,可以在梦中笑醒了。荀家的两位翘楚,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和荀攸,一个作为曹孟德谋主深得重用,一个是大司马麾下的能臣良吏,风头一时无两。荀家两边儿下注,可谓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颍川陈氏源自于陈寔,陈寔字仲弓,曾为太丘长,故尔被称为“陈太丘”。陈氏原是寒微之家,陈寔依靠自己非比寻常的品德,逐渐积累起崇高的声望,德冠当时,成为远近宗师的名士之师,名士之首。陈寔参加了汉末的反宦官斗争,是当时最有声望最有影响力的名士,他活了八十四岁,凭一己之力,硬生生把陈家从平民之家,拉到一流士族行列。

中平四年,陈寔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自此,颍川陈氏已经成为了高门大姓。

方此之时,比起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还只是一个新兴儒学世家,底蕴还不够深厚。未来将颍川陈氏带入真正的高门巨第的陈群陈长文,此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安县令,虽然有“天下第一首县”的美称,也只是千石的阶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四大世家之中,汝南袁氏已是寇仇,颍川荀氏两边儿下注儿,颍川陈氏尚微。

如此一来,作为天下第一世家,弘农杨氏的份量就重若千钧了,它的态度至关重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