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354章 若群雄讨董,君将何以处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4章 若群雄讨董,君将何以处之?(2 / 2)

“还有一点,诸君都没有注意到。”高顺摆摆手,示意他有话要说。“我们来看看董卓掌权之后的所作所为。初六,诏除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这是顺从朝野之意,彻底废除宦官制度。”

“十二日,以太尉刘虞为骠骑将军,封襄贲侯。董卓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侯。十三日,任命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二十一日,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董卓率三公等大臣上疏,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高顺板着手指一一说出来,然后定睛看着诸将“董卓自己封的那一串儿官衔,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的,这个无可厚非,古往今来,那一个权臣不是如此但是,刘虞、杨彪、黄琬都是什么人都是声望重于一时的名臣,而且代表了各大势力。”

“刘虞是宗室,光武帝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而且是平定幽州之乱的大功臣,文武双全。杨彪出身于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闻名。还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的家族。与汝南袁氏同为大汉两大名门之一。黄琬,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也是出身名门。”

“这三个人,再加上太傅袁隗,大汉的名门望族就几乎一网打尽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董卓希望迅速稳定朝局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这是要给党人彻底平反昭雪,以补先帝之失”

“以董卓现在的所作所为来看,比之先帝,他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知道宦官们的危害。比之大将军何进,他心狠手辣,斩草除根但是,他下了一招儿臭棋,简直臭不可闻,那就是废立以常理而论,陈留王比少帝强上许多,不是一点儿半点,似乎更适合做一国之君。可是董卓太急于求成了,如此高压手段,必然会激起天下名门世家的反弹”

“此大善”一向沉默寡的魏越突然开口了,而且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语惊四座。“若是天下人起兵讨董,我们并州该站在哪一边”这句话一出口,诸将立刻就沉默了,花了十二年心血,并州好不容易建设到这个样子,这次一定要选对了

吕布抹抹嘴巴,放下手中的烧鹅开口了。“前几日,张然明来了一封书信,大意如此老夫老矣去日无多,然则忠诚汉室之心仍在。若群雄并起,西向讨董,君将何以处之这句话我一直在想,尚无定论,诸君议一议吧。”

一听此,阎忠不假思索,大声说道“自然是率领群雄,西向讨董,中兴汉室”“拉倒吧我说老阎,朝廷坑我们坑得还少吗自从熹平六年,也就是十二年前开始,除了一个五原太守,一个并州牧,朝廷给过我们什么”说话的是成廉,他的资格很老,仅次于高顺、侯成,面对阎忠这样的后来者,自然不需要掩饰。

“此大善”宋宪在一边帮腔了。“即便是五原太守和并州牧,也是朝廷为了甩包袱,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的。为了这两顶官帽子,我们付出了多少就是这样,朝廷还不放过我们,隔三差五,还亚欧出点儿幺蛾子。所以说,不要拿大帽子扣人,并州不欠朝廷的,反倒是朝廷欠并州的”

“对头再者说来,起兵的肯定是世家大族,想想汝南袁氏,自从高都惨案之后,仅仅拍了个使者过来说,我们认罚到现在为之,一文钱都没见到此事不解决,休想我们伸手帮他”一提到世家大族,侯成就想起了汝南袁氏,气就不打一处来。

高顺摇了摇头“非也汝南袁氏也有他们的苦衷,京师洛阳都乱成了一锅粥,稍有不慎,举族难保,那里顾得上和我们谈赔偿而且百姓那边,并州已经先行赔付过了,该砍头的也都砍了,剩下的就是大大地敲一笔竹杠了。”

说到这里,高顺话锋一转“我想说的是,设若董卓继续如此行事,擢用忠良,广开路,励精图治。那么我们是该支持一个废立皇帝的权臣董卓。还是该支持一个什么也不懂,话都说不出来的少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