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345章 征召群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5章 征召群雄(2 / 2)

自此之后,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日渐疏远,不再亲近了,何进渐觉失势,更不敢自作主张了。“本初,太后受了舞阳君和何苗的蛊惑,定要保全宦官,与我日渐疏远,如之奈何”何进满脸愁容,竟然有些六神无主了。

袁绍沉默半晌,断然说道“大将军,看来只有放手一搏了请召四方猛将,以及各处豪杰,引兵进入京师洛阳,威胁太后除去宦官”“此大善”何进抚掌大笑了,袁绍此计是个一见三雕之计,既除去了宦官,又威胁了太后,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何进一跃而起,就要召外兵入内。主簿、广陵人陈琳劝阻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谚称掩目捕雀,是讥笑人们自我欺骗。试想捕一微物,尚且不宜欺瞒,何况国之大事呢今将军依仗皇威,手握兵权,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如鼓洪炉,如燎毛发,容易得很但当从权立断,便可以成功。今乃借助外臣,促令犯阙,这时所谓的倒持干戈,授人以柄,非但无功,反生内乱”

何进此时早已走火入魔,一门心思要威胁一下何太后和车骑将军何苗,哪里听得进去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着说“自古以来,就有宦官,但世主不宜假之权宠,酿成祸乱。若欲治罪,当除元凶,一狱吏便足以了事,为何纷纷往召外兵,授人以柄我恐事情一败露,必致失败”

就在众人竭力劝阻大将军何进之时,前将军董卓已经率部抵达了河东郡。

起初,灵帝征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上书说“我所统领的湟中义从以及羌、胡兵都来见我,说没有发给足够的粮饷,没有赏赐,妻子儿女都饥寒交迫。把我的车子拖住,使我无法动身。这些羌、胡人都心肠险恶,很难驾驭,我不能让他们听从命令,只能先留下来进行安抚。有新的情况,再随时汇报。”

朝廷无法约束董卓。到灵帝病重时,下诏任命董卓为冀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董卓又上书说“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达十年之久。在全军上下,久已培养起感情,他们眷恋我的恩德,愿意一朝为我效死。请求陛下准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冀州,为国家守卫边疆。”这简直就是鬼话,本朝的官吏,调动之时,从来没有率领旧部赴任的。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说“全国的军权,主要握在您和董卓手中。现在双方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共存。董卓接到命令他交出军权的诏书,但他却上书请求带走军队,是违抗皇帝的诏命。他认为朝中政治混乱,所以敢于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这是心怀奸诈。这两项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而且他凶暴残忍,不受将士拥戴。您现在身为元帅,倚仗国威去讨伐他,对上表示您的忠义,又为下边消除一个祸害,无往不利。”

皇甫嵩说“尽管董卓违抗诏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就擅自讨伐他,也有罪,不如公开奏报这件事,由朝廷来裁决。”于是,上书奏明。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仍不肯服从,把军队驻扎在河东郡,以观察时局变化。

何进准备召董卓率军到洛阳来。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为人强悍,不讲仁义,又贪得无厌。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权,他将为所欲为,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您作为皇帝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依照本意独断独行,惩治那些罪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之事的教训并不久远,应该赶快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都不接受。

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攸说“何进执迷不悟,是个难以辅佐的人,我等不如回家种田,还能保存首级”此时,荀攸尚无去意,郑泰毅然上疏辞官,独自返回河南故里,准备安享天年。

何进的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让他们回乡去召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发出了这些命令之后,何进陷入了沉思,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要不要征召他入京了

这个人,就是雄踞并州的大司马吕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