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267章 新并州(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新并州(二)(1 / 2)

 天才本站地址s

人多力量大,五百黄巾俘虏有都是干惯农活的好手,仅仅半个时辰就把种子都种上了。张翁、李翁大喜过望,连忙把众人请到水渠边洗脸洗脚。众人这才发现,旁边竟然有一条大渠,用不知名的材料建造而成。渠内碧水涔涔,清澈见底。

看到众人对这条水渠很感兴趣,张翁笑着说道“这条大渠,是乡亲们利用农闲时光建造的。用的材料叫做水泥,坚固异常,可以保持数十年不坏,据说是大司马吕布发明的。这样的水渠,在并州到处都是,我们早就见惯了。”

卜巳有些吃惊了,水渠的重要性他是最清楚的,有了水渠,不仅能够提高亩产,还能调节气候,有诸多不可描述的作用。只是建造水利设施耗费巨大,还要数千人一齐动手,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儿。在冀州,世家大族建造水利设施,总是要死上几百人的,百姓们一听到要建渠修坝,总是苦不堪。

“敢问老丈这大渠建成,耗费了多少物料多长时间才能建成又死了多少人”张翁和李翁诧异地看了卜巳一眼,但还是开口了。“这位贵人不是并州人吧,这条大渠,有百里长,只需要沿路准备沙石,将那水泥一混合,填进挖好的线路中就可以了。前后只用了十日,一万人工,并不曾死人。”

这一下众人都惊呆了,这项工程,在冀州,至少要十万人四十日才能完工,还要死上数百人。但是他们还有些疑惑,莫不是这段渠是并州最好的一段渠,特地给我们看的绝对不能上当,一定要问个仔细,看个仔细

“哈哈”李翁在一边笑了。“这条渠只能算是小渠,河套一地,水渠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比这里好上百倍。我这里亩产十二石,粮食产量比以前提高了四成,自觉已经很好了。可是,河套的亩产竟然达到了十六石这还是去年的事儿,今年想必还要高”

众人顿时呆若木鸡了,在冀州,上田亩产十二石,还得看气候。眼前的这几百亩田,顶多算是中田,亩产竟然到了十二石不信,绝对不信定然是并州军撒的弥天大谎“诸位,婆娘们已经把饭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用饭吧”两位老丈前面带路,后面是七八十后生小子。

开饭的地方是在场院上,横七竖八摆了百余案几,地上铺着粗芦席,或在大树下,或在凉棚下,一坐下来顿时觉得酷热全消,凉风习习,惬意极了。张翁、李翁和李军侯陪着卜巳、刘伯、赵四儿、二娃子落座。

“午饭只好将就了,晚饭杀猪宰羊,村里还杀了十几只鹅,有蒸鹅款客。李军侯也不是外人,上次陪着一个黄巾大头领,叫做彭脱的来过。想想已经是上个月的事儿了。”张翁一边招待客人,一边转脸向李军侯等了一眼。

“李军侯,你这个后生忒不晓事儿来就来呗,非得带些猪羊美酒你且略坐,我已差人去请刘教官了。”李军侯却也不恼,张开嘴巴一阵憨笑。“张翁,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司马下的命令,谁敢不从再者说来,这都是有常例的,大司马早就有,官中出钱,绝对不能增加百姓的负担。”

听到李军侯把大司马吕布抬出来了,张翁李翁就不再坚持了。“并州军军令如山,大司马出法随,这个小老儿是清楚的,只是不能一尽地主之谊,小老儿实在是有愧于心呀。便是上一次,彭脱他们足足来了千余人,官中后来还送了两百头黄牛来以为补偿。生逢盛世,小老儿夫复何求”

卜巳等人在边上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思量。其一,颍川进大方渠帅彭脱来过,不知道观感如何。其二,这里的官民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张翁随口就说,李军侯随口作答,一个没把自己当作百姓,另一个也没把自己当作官儿。

正在这时,远处咚咚咚的脚步声传来,雄壮有力,就像一只巨熊走来一般。李翁大笑了“敢是刘教官来了快请入座”“哈哈哈哈”一个雄豪的声音响起“咱老刘来迟了,恕罪恕罪”一个一手拄着木杖的雄豪大汉大步走来,左膝之下赫然是一只木腿。

“来来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张翁站起身来。“这位是刘教官,原来是大司马吕布帐下背嵬军的老卒,现在在乡里充任教官,四百石的俸禄,三节一寿还有赏赐,经常被县令请去吃酒的这位是李军侯,上次你见过的这几位是”

张翁有些踌躇了,这几位他的确未曾见过。卜巳起身行了个礼。“某,前冀州黄巾大方渠帅卜巳,现在只是一个俘虏而已”刘伯等三人也连忙起身施礼“青州兵军侯刘雄、假军侯二娃子,赵四儿见过刘教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