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235章 廷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廷对(1 / 2)

 天才本站地址s

“唉”皇帝长叹一声“就如此吧守住长安,收缩战线,在凉州采取守势。平定黄巾之后,再发大兵西进。”“陛下圣明”何进和袁绍连忙伏地称谢。这番话两人已经演练了数遍,目的就是让皇帝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平黄巾,就没有力量西征。

既然定下了西守东攻的大计,君臣三人顿觉一阵轻松,开始说起羌人叛乱的缘由来。何进这几个月心思都在军务上,几个月的军报看下来,对大局早就成竹在胸了。他抖擞精神,提起木杖,在地图上指点起来。

“陛下,我们接着谈羌乱,然后再谈平定黄巾,毕竟黄巾的事儿有些麻烦。”说到这里,何进轻轻咳嗽一声,木杖指到金城郡的位置。“羌乱最先起于北地郡,羌人先零部落及罕、河关两地的盗贼聚众起事,共同拥立湟中的义勇首领胡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泠征。金城人边章、韩遂在西州素有盛名,起事者将其诱骗来,武力胁迫他们主持军政事务,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打焚烧州郡官府。”

“这次的羌乱,实际上是河湟羌人、凉州士人和凉州盗贼一起结伙叛乱。羌人叛乱是因为凉州官吏的暴虐,盗贼的目的是趁火打劫,自然希望凉州越乱越好。凉州孤悬西疆已久,长期受到羌人荼毒,士人怨恨已久,此次同流合污,也在意料之中。”

大将军何进的话说得大致不错,但是有些问题他忽略了,羌乱之所以爆发,除了官吏贪暴、凉州士人怨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朝廷没有采纳一个人的意见,更没有重用他,这个人叫盖勋。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今年刚好四十五岁。盖勋出身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后为汉阳郡长史。当时武威郡太守仗着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而在当地胡作非为,凉州从事苏正和准备弹劾此人,而凉州刺史梁鹄害怕得罪权贵,便想将苏正和治罪杀害,就此事向盖勋咨询。

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就劝盖勋可以趁机报仇,盖勋说“不可以因为公事杀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于是劝说梁鹄“喂养鹰鸢就是为了捕猎,因为捕猎而杀害鹰鸢,那以后用什么捕猎”梁鹄听从他的意见。苏正和得知盖勋为其解围,大喜,特意拜访盖勋,表示感谢。而盖勋闭门不见,派人传话说“我是为梁使君谋划,不是为你”于是,盖勋恨他如初。

本年,黄巾蚁贼群起,曾任武威郡太守的黄儁被征召,但黄儁失期未至州府报道,梁鹄准备上书弹劾他,将其治罪,盖勋为其说话,梁鹄才作罢。黄儁携带二十斤黄金送给盖勋表示感谢,盖勋说“我是认为你的罪责在八议,是可以从轻处理,才为你说话,我岂是那种靠说话赚钱的人”始终不肯接受。

这两件事儿,充分说明了盖勋的为人,公私极为分明,绝对不会因私废公。而且为人刚正不阿,不徇私情,不接收请托。在本朝的官场中,这样的人就是一颗毒瘤,是人人都想除之而后快的。若不是突然爆发了羌乱,他的命运大概是告老还乡了,这还是最好的结局。

羌乱爆发后,新任凉州刺史左昌趁着征兵时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盖勋坚持劝阻,左昌不高兴,于是派盖勋率军驻守汉阳郡阿阳县,正面对叛军锋芒。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败仗,即便不战死,待其返回后也可以用军法处死,不料,盖勋多次作战并成功守住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遂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

在此期间,盖勋请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不肯。边章率军包围凉州汉阳郡冀县,冀县是郡治及州治所在,位置极其重要。左昌无计脱身,惊恐失措,便派人向盖勋求援。而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疑虑而不敢听从,盖勋怒道“以前庄贾失期,司马穰苴就将其斩首,今天你们两个小小从事,难道还比古代的监军地位高”辛曾、孔常这才同意出兵。

盖勋率援军抵达冀县,斥责边章等人背叛朝廷。边章、韩遂都说“左昌当初要是早听您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于是,边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对冀县城包围。

左昌因为贪污的事被免职,朝廷派宋枭接任凉州刺史。宋枭到任后,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道义之理。”

盖勋劝阻道“当初齐国崔杼弑君;鲁国庆父篡位,此二国难道没有读书人吗现在不急于筹划消除灾难的方法,而去做一些非常之事,已经足够让凉州人怨恨,又会让朝廷取笑,我实在无法理解”宋枭不听,上书朝廷,报告此事;果然不久,朝廷下发诏书责问宋枭,以平叛不力将其免职。以杨雍接任凉州刺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