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祸害> 第122章 太子视政,一地鸡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太子视政,一地鸡毛(1 / 2)

 第二日东方吐白之时,刘瑾匆匆返回山东。没人知道太子殿下和他关起门商谈何事。

突然而至的5万灾民,让大家暂时放下对缺粮的担忧,投入紧张的安置工作。纷纷扰扰的琐事让刚成立的河套官衙乱了套。这还是在他们收到西厂消息,提前准备物资的情况下。

“人数和认领的物资数量不符,谁多领了?”年轻的户部郎中拎着扩音喇叭问话。

周经拍他后脑勺:“傻不傻?谁会承认多领物品!”

“临时板房数量不足。后头还有15万百姓需要安置。一家住一间,没得商量。”负责分配住处的官员说。

留着山羊胡的老秀才据理力争:“男女混居一处成何体统?山东乃是孔孟之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官爷,我家娃娃高烧不退,求官爷救娃娃一命。”抱着孩子的妇女跪地求救。

李兆先扯着嗓门大喊:“谁懂医术?懂医术的人能优先安排住处。”

瞬间人群中走出数百位大夫。

安静的云中城如同烧开的沸水,吵吵嚷嚷声不绝于耳。

“把小爷吵醒了吗?我去把他们赶远。”谷大用见朱寿比平时早起一时辰,说话粗声粗气好似吃了火药。小爷出关后养成睡懒觉的习惯,不到辰时初刻绝不起身。在鞑靼王庭到能睡懒觉的太子,竟然被灾民们闹醒。

朱寿享受般的深呼一口气:“多热闹啊!有他们的加入,建设河套的速度能提高不少。”

“消耗的粮食也多。”杨廷和阴魂不散地围着粮食打转。

朱寿纠正杨廷和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老师为何总看到害处看不到好处呢?就像河套官员的俸禄,不能只看高薪,也要看到官员在背后付出成倍的辛劳。”

杨廷和愣了愣,他什么时候提过俸禄的事?

“杨大人,河套需要我等从无到有建设。”李兆先略有不悦地说,“到手的俸禄不算高。”

朱寿神态自若地甩开杨廷和四处遛弯。

云中乱成一锅粥,而朱寿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好,引起不少人的侧目。

夕阳西下,好不容易让所有灾民吃上饭,众位官员聚在一起讨论明日的工作。忙了一天,依旧没能安置好灾民。

“今日一天之内打群架25次,争吵257次,流窜到农田破坏庄稼的灾民1000多人。”张仑唉声叹气地汇报道。

周经深感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河套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我们先解决住的问题。别忘了随后还有15万人需要安置。”

“让灾民到大青山砍树造房?”

“大青山是我们的屏障,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破坏。”

“让内行厂加快生产临时板房?”

“远水救不了近火。”

……

“本宫有个小建议,住的问题很好解决。”朱寿老气横秋的打断他们七嘴八舌的言论。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到朱寿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