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王爷可聪明着呢,这种事他肯定能做好。”钱嬷嬷道:“而且,案子是他审理的,刑部没说判的不好,那就是没有问题。”
“王爷又不是科举出身的学子,他能把案子理顺,依法办事判的妥妥当当,就已经是天大的不容易了。”
“所以啊,您且宽心吧,王爷厉害着呢,一点没胡闹。”钱嬷嬷一脸的骄傲。
太后就白了她一眼,“在你眼里他哪样不好?”
钱嬷嬷又笑了起来,“那是王爷真的好啊。”
“不是说还有一件事吗,什么事?”太后问道。
钱嬷嬷就提到修坝的事,“水利向来是大事,王爷才做县令一个月,就想到了这些。奏疏也写的特别好,听说今天就送到圣上手里来了。”
“这件事不容易。”太后颔首,道:“他能想到做一件实事,确实是长进了。”
钱嬷嬷也点头,正要说话,龚大姑姑进来回禀道:“娘娘,圣上来了。”
“估计是为了桂王了。”太后提起一句又皱眉,“你说说,这叫什么封号。哪有人自己给自己弄个这样的封号。”
钱嬷嬷笑着,道:“事已成定局了,您就别嫌弃了。”
太后去了外面,赵煜已经在了,将折子递给她,“母后您看看,宝庆来的奏疏。”
太后和钱嬷嬷对视一眼,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她接过奏疏越看越笑容越大,和赵煜道:“这奏疏写的好,所以肯定不是他写的。”
“反正是学好了。”赵煜失笑,“当初缠着朕非要去当县令,还说体察民情,又保证一年之期。朕这才答应了,没想到他还真的能做点事。”
“那案子办的也不错,快准稳。和杜九言配合的相当好。”
“母后说的对,人要有好伴,这样才能有长进和进步。你看他和杜九言在一起才几个月,就旧貌换新颜了。”赵煜道。
他答应桂王,纯粹是被磨的没法子。又听了安国公的劝,说他去邵阳当县令总比去广西扯旗造反的好。
现在还真的是,这么快就有长进了,还知道雨季前收拾水利。
“不过,这钱要的也太多了,朝中那帮人不会给的。”太后道。
赵煜点头,“一个邵阳,给不了这么多钱。但地方各府县要钱,都是这样,狮子大开口以后,再来来回回讲价,最后打了个一折就行了。”
“四十万两,还行吧。”太后颔首道:“他难得想做点事,你别打击他的热情。”
赵煜应是,“母后,您要不给杜九言去封信,暗中问问她?”
“也好,哀家正好也要给小萝卜去信。”太后说着就来了兴致,让钱嬷嬷研磨。
信写了一半,太后道:“哀家都十几年没出宫门了,写着写着,也好想去外头看看啊。”又道:“你是不是也没出去过?”
“今年上元节,奴婢不是去城隍庙了吗。”钱嬷嬷含笑道:“不过,奴婢这辈子没出过京城,也不知道外头是什么样子。”
太后也很遗憾,“我还是小时候,约莫七八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过一次保定。那次你没去?”
“没有呢,奴婢好像是爬树摔着腿了,在床上躺了三个月。”钱嬷嬷道。
太后想起来了,哈哈笑了,“摘石榴对吧?你嘴馋,非要吃。”
“哪有啊娘娘,是您想吃。而且也不是石榴,是柿子!”钱嬷嬷道:“那棵树不是在您进宫的时候砍了吗,柿子树啊。”
太后愣了一下,点头道:“哀家想起来了,还为此哭了一场,说不要进宫呢。”
“当时闹着说凤梧宫里有鬼,先皇后,不对,先太后娘娘的魂在凤梧宫里走动,您就不肯住进凤梧宫,一进来就住在坤宁宫里不肯走。”钱嬷嬷想到以前的事,只觉得恍若隔世。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眨眼的功夫,圣上和王爷都这么大了。”
太后点头,又苦着脸,“可哀家就一个孙子,你说气人不气人!”
“娘娘,您怎么说着说着又回来了。”钱嬷嬷失笑,“您别光送信,给小萝卜一点赏赐吧。上回来的时候王爷不是说小萝卜爱钱的吗,您就给钱得了,别的都不用。”
太后点头,“赏他……五千两。这钱够他开心一阵子了吧?”
“肯定能。”钱嬷嬷道。
赵煜告辞出来,薛按迎过来,笑着道:“圣上,太后娘娘是不是很高兴?”
“嗯。”赵煜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么看来,让他去邵阳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薛按点头,“王爷这次没有去镇远也没去过广西。”
“他做事一股劲儿,等劲头过去就撩挑子了,随他吧,他高兴就行了。”赵煜道。
薛按笑着应是,“圣上对王爷真的是太好了。”
“太后要送信去邵阳,你收拾几样年周儿时玩的东西一起带过去,就说……就说你送,给杜九言儿子玩儿。”
薛按道:“这事要去求皇后娘娘,奴婢下午就去问问。”
“嗯。”赵煜没有再多说,接着去做事。
------题外话------
晚上检查闺女的单词,前面背了后面忘,还振振有词说不是母语忘记了正常,气的我头疼。
小朋友背单词,真的是一言难尽……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