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几千来的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还是很有好处的。大部分人听说可以免费教授读书认字的时候都是积极参与的,只有部分懒惰的人比较消极。觉得认不认字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孟采薇认为这些人若是没有改造的价值,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最开始的教书先生由原思宪、孟采薇和研究室的人员轮流担任。每人七天,然后就教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工人们见来的竟然是个小孩子,都有些失望。嘘声一片。大宝有些生气,小小的心灵备受打击。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出来救场了。有爹娘坐镇在一边,大宝有了些许底气,认认真真按照制定的教材上课。虽说只有五六岁,可也读了几年书的,教这些人认字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有些人的刁钻的问题回答不了。
还真如孟采薇所说,这极大地刺激了大宝不服输的心理,倒逼着他发奋读书!他再也没有在娘亲跟前抱怨读书辛苦了!一本教材,他首先全拿下了!大毛二毛的情况都差不多,三毛和双胞胎还太小,话都没说利索呢,就不要求了。
整个农场这回都知道了,不识字就算是能进来工厂,也是得不到好岗位的,不仅没有任何奖励的,还要被扣钱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想不识字也不行了,为了能多拿几个工钱,工人们渐渐掀起了一场全民读书识字的热潮!
没看见有的小孩子下私塾回家后还要在油灯下教父母认字,敢不达标?你家的孩子可能都参加不了县学的考试了哦!这是县里的教渝说的!
为什么县里的教渝要这么说,因为他觉得这么做太好了,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互相学习,最好将来还能出几个有功名的人,这是每一个教渝的终极目标!
孟采薇给厂里订了好几份报纸,如今的报纸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不再是原先的只有官方发行的一种了,地方性的、娱乐性强的都有了。相比起来,地方报纸更注重新闻时事、八卦娱乐。工厂的工人在后来的读书看报中也知道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知,更关心时政和国家大事。这也算是开启民智了吧。后来崖州这个地方,别看是里京城最远的天涯海角,出来的读书人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