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凉亭内的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用一条阳谋削弱了东林党在山海关内的势力,心情大好的让人拿来了一壶好酒。</p>
一碟茴香豆,一盘小黄鱼。</p>
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菜,朱舜和太子朱慈烺这顿酒喝得却是津津有味,感觉比东林党摆了几十道菜的宴席还要美味的多。</p>
没过多久,晒黑了不少的顾炎武拿着鱼鳞册走了过来,以他现在和太子朱慈烺的关系,完全可以随便坐在凉亭内直接喝酒。</p>
从这件事就看出来顾炎武和黄宗羲两个人完全不同了,要是黄宗羲在这里,都不用太子朱慈烺招呼直接就坐在了凉亭内的石桌上。</p>
自饮自酌,津津有味的喝起来。</p>
顾炎武可就不同了,太子朱慈烺都主动让他进来喝酒了,顾炎武还是恭恭敬敬的站在凉亭外,看着朱舜和太子朱慈烺两人在那喝着上好的黄酒。</p>
这瓶黄酒还是顾炎武从京城的柳泉居带来的,顾炎武同样是对味道绵柔的柳泉居黄酒情有独钟,听说朱玉喜欢喝这个酒,就把所剩不多的柳泉居黄酒全部送给了朱玉。</p>
没想到他带来的柳泉居黄酒,兜兜转转,最后落在了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的酒桌上。</p>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坐在凉亭内,顾炎武站在凉亭外,三人开始正式商量密云县土改最后一件事,也是提现成效的一件事。</p>
起课。</p>
太子朱慈烺亲自给朱舜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壶,看向了凉亭外的顾炎武:“大明的课税是怎么收的,宁人先给介绍一遍。”</p>
顾炎武点了点头,开始如数家珍的介绍大明各县收缴课税的方式,如数家珍到让很多三班六房的户房掌案都自愧不如。</p>
顾炎武整理了一下仪容,脸色郑重的开始介绍了起来:“大明的课税一共收缴两次,分别是夏税和秋粮。”</p>
“每一次收缴的课税又分为三种,第一是正赋,第二是耗米,第三是私费。”</p>
“这个正赋就是各县县衙收缴的正式课税,收缴多少每个县都不一样,就拿过去的密云县来说。”</p>
“正赋是一石三斗,也就是说每一百斤粮食老百姓就得上交三十斤的粮食。”</p>
一石三斗!</p>
太子朱慈烺在顾炎武讲述大明课税以前,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一石二斗就已经了不得了。</p>
没想到密云县的这帮子贪官污吏,竟然把正赋收缴的这么高,达到了惊人的一石三斗。</p>
太子朱慈烺现在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何不食肉糜,他这一段时间亲自参与了耕种,知道老百姓能够种出一百斤粮食的成本有多高。</p>
租借耕牛良种等等全部加起来,一百斤粮食里最少是有二十斤粮食的成本,密云县的贪官污吏们竟然把正赋收到了三十斤。</p>
也就是说,还不算耗米和私费,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出来的粮食,一下子就没了五成。</p>
太子朱慈烺突然有一个感觉,县衙里的贪官污吏杀的少了,再多杀一倍也不嫌多。</p>
顾炎武在说正赋的时候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慈烺脸上的表情,虽说太子朱慈烺没有什么表情,但从他停止喝酒的动作来看,应该是勾起了对各县贪官污吏们的杀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