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已经在心里琢磨了很长时间,按说挂帅平叛这件事情,对于文彦博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啊,不仅没有难度,手到擒来,能够增加资历战功,还能博得自己开心,这么好的事情,以文彦博的聪明,不可能看不出来,可是他怎么就是不去呢?他不去,自己一时间还真没有其他的好人选了。
于是,文彦博不开口,赵祯也不点名,这样沉默的场景就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终于到了今天,赵祯忍不住了,这才发起火来。
这么多天过去,文彦博自然知道赵祯心里的想法,可是文彦博也有自己的主意,这挂帅平叛,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是一场白捡的功劳,只要不去了前线瞎指挥,谁都能把这一份功劳挣到手,但是文彦博是什么人,自诩君子,而君子,能干出这抢夺功劳的事情来吗?故此文彦博在等,看看朝堂有没有人先站出来,若是真的没有人去,自己再站出来,一来显得自己大义凛然,二来没有了夺功之嫌。
其实文彦博不像出京,还有一个原因,你看这朝堂上下,看上去一团和气,可是暗中也分
出了派系,这样也正常,朝堂嘛,也是一个小圈子,要是所有的大臣都是一条心,那皇帝岂不是要害怕哪一天他们也来一个黄袍加身,把自己赶出去。
再说了本来人心就很奇妙,就算想当初的君子党,号称君子一党,可是其中不也是有众多矛盾,要不然,怎么会闹起内乱,叫人各个击破,新政失败。
而现在,文彦博最忌讳的,就是身为枢密使的夏竦,夏竦在党争的时候,就被君子认定为了小人,而身为小人的夏竦,被众多君子党围攻,可就偏偏是屹立不倒,而最后反而被夏竦随便想了一个理由,把君子党一下打残,尤其这个夏竦还很记仇,之前被君子打压了那么久,现在夏竦当上了枢密使,对之前跟他有仇的人狠狠的打压报复,这样的心机手段,怎么能叫文彦博不多加提防。
不要看现在大家站在这里,和颜悦色,这是因为赵祯已经巧妙的把各方势力完美的平衡起来,大家不相上下,犯不上脸红脖子粗,可若是文彦博出京平叛就不一样了,君子党一下子少了文彦博这样以位中梁砥柱,谁知道夏竦会不会在背后做什么手段,到时候平叛成功,可是后院失火,便得不偿失了。
不过,在当赵祯把众人数落了一遍,目光落在了文彦博身上之后,文彦博还是站了出来,决定去河北走一遭了,因为赵祯的眼神,少有的露出来了一丝警告的意味,文彦博立即判断出来了赵祯现在的心情,若是现在还装没看见的话,当时赵祯不会说什么,可是过几天自己没准就会莫名其妙的成一个知州了。
文彦博出班奏道“皇上,臣愿望河北平叛。”
赵祯笑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虽然文彦博已经耽误了三天,但是终究这个时候还在自己的忍受范围之内,而文彦博,也终于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台阶下。
赵祯满意的点点头,道“爱卿此去,需要多少人马?几时能够得胜而归?”
文彦博想了想道“我需要禁军十万,三月之内,必定捷报回传。”
赵祯又点了点头,文彦博不愧是参知政事,对于天下兵马部署深有研究,给出道这个数字也在自己的预计范围之内。
赵祯问道“既然爱卿欲要平叛,不知道合时动身?”
文彦博道“平叛大事,事不宜迟,现在诸位大人都在,微臣即刻便请夏大人拟写军令,兵马司出符,只待禁军调动完毕,微臣即刻出发。”
现在知道事不宜迟刻不容缓了,你之前三天干什么去了,赵祯心中吐槽,不过人家文彦博这也是表明了一个好的态度,赵祯自然要表彰几句,以示鼓励。
文彦博急忙还礼,眼角,却一直盯着夏竦,试图从夏竦的表情中看出什么来,可是夏竦依旧是面带微笑,而后上前恭喜,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心思。
越是这样,文彦博心里就越是不踏实,俗话说得好,咬人的狗才不叫呢,夏竦这不会是憋着给自己玩一个大的,等自己一出京城,就把自己一窝端了吧。
文彦博想着,特意的来到了夏竦的面前,拱手道“枢密使大人,我欲用十万禁军,不知道夏大人可能够调的出来。”
夏竦回礼笑道“我汴梁城加上左右赤县,有四十万禁军枕戈待旦,区区十万,怎么没有。”
文彦博又问道“十万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都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知道这粮草供给,夏大人能不能保证。”
夏竦也点头道“这是自然,有兵自然有粮,文大人无需多虑,我当了两年枢密使,你看西北打仗,可曾少了将士一粒粮食。”
文彦博又道“如今河北危机,我走之后,还望夏大人万事以河北为重,千万莫要多生枝节。”
夏竦道“这是自然。”
文彦博说完,再对夏竦施礼,然后便走了,只是留下的夏竦被文彦博气的半死,原来,两人一个枢密使,一个参知政事,是站在百官最前面的,而文彦博找夏竦说话,故意的把声音说的很大,对话一字不漏,都传到了龙座之上赵祯的耳朵里,文彦博这三问,可是把夏竦心里的小算盘打的稀巴烂。
夏竦这个人的脾气,绝对是气人有笑人无的类型,你看这平叛之事夏竦不想去,可是他也不想别人去了抢了这个功劳,文彦博要去,正合夏竦的心意,心想自己只要在兵员粮草方面卡住文彦博一点,保准叫文彦博闹了笑话回来。
可是现在好了,以文彦博之聪明,自己还没有行动呢,文彦博就用话将住了夏竦,还有赵祯亲自为证,之后再出了什么事情,夏竦不就是要负主要责任了,夏竦冷哼一声,不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