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梅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在小县城赚的工资也少,造成了她的出走。
回想起老母亲不愉快的小时候,有点想她了。我只能加快脚步,往苏家赶去。
街上年味已经很足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卖小孩子玩的小玩意的也特别多。什么糖人啦,麦芽糖啦,面具啦,瑾然看见什么都喜欢,在一个画糖人的老头背后站着看别人捏了两只金丝雀。
别的小朋友拿着糖人欢天喜地的走了,一步一跳的,帮瑾然都看嫉妒了,扯着我的衣袖,“娘亲,我也想要。”
“买吧,记得买四份啊。”
“什么都要买四份吗?”瑾然不是太愿意的样子。
“对啊,你还有两个兄弟呢,虽然你妹妹还小,她抓都抓不动,但是你不给她买,她会闹的。”
听我这样说,秋娘在襁褓里很配合的点点头。
一路上,还有卖糕点的,你要什么,老板都是拿油纸包着,手特别麻溜的帮你包好,拿绳子捆好递给你。
突然想起来苏二还在宝珠街卖面条呢,这有几天没来烟花城了,也不懂他今天大除夕的,他出来摆摊没有。之前来了几次,都是来去匆匆,现在过年,得好好放松个十天半个月的。
和瑾然说了声,我们在回外婆家的路上还得去趟宝珠街看看二舅呢。
瑾然哪有不开心的道理,一路上好玩的那么多,比我们金桔镇好玩多了。
这宝珠街也很热闹,湖边还有家戏院,已经有人抹了粉黛在上面表演了起来,围了很多人隔着护在那看。
这家戏院也是好玩,在湖边建的,也就普普通通一家小戏院,他们家正对着戏台的那面是没有围墙的。
传闻老板这样建的意图是,让有钱人,本来就喜欢显摆,那买票进来坐着看,什么好吃的都有的卖,帮你当老爷一样招待。那没钱的主呢,就隔着湖看,也能把戏台上的景看个七七八八。
每次隔着湖看的人还挺多,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时候哪有什么娱乐活动啊,金桔村就算是过年了,也没有唱戏的戏班来啊。
这时候,有的戏班会走街串巷给你唱的。敲着锣,打着鼓,边走边唱,一行人沿着街,进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唱上一段。图个热闹,图个喜庆,有些人还觉得家里进戏班唱戏倍有面,在路边远远的看见戏班来了,还一溜小跑,上前请别人先到自己家去唱段。
当然了,哪有什么免费的馅饼?过年挨家挨户唱,也是某些戏班的谋生手段,本就是图个喜庆,别人来演上一段,大过年的,你好不给点赏钱。
这赏钱还不能少给,一年都看不上两三次唱戏的,戏班一来,大家之前在忙什么,再忙的事,都会把手上的活计停下来,跑去看热闹。
所以戏班在哪家演,甩甩水袖,吊吊嗓子,这家篱笆上都能趴不少人在那看。
一曲唱毕,大家都看着你给赏钱呢,给少了,都害臊。
看着烟花城热闹的景象,我都羡慕,金桔村过年都安静了。很多人走亲戚去了,还剩了一小撮人,也都村里之间去玩的好的人家互相请着去家里吃饭了。
看见二哥的面摊支在了一个角落,面摊前还有根竹竿,上面挂了块布,写着“苏记面馆”。
苏二正在那用筷子蘸着肉末,往馄饨皮里送,一手一个,两手配合的特别完美,一看就没少做馄饨。
“二哥。”
听见我叫唤,本来忙着裹馄饨的苏二抬起头,“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