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打造功夫巨星> 第二百七十一章:泰坦尼克(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一章:泰坦尼克(二)(1 / 2)

 墨西哥地处高原,阳光晴朗,气候宜人。墨西哥湾的沙滩是黄金海岸,疲惫生活中的温柔乡。

但如果你问:“墨西哥除了沙滩,还有什么景点吗?”

别人一定会惊恐地告诫你:“永远不要走出墨西哥的沙滩。”

来自美国的游客,一入境就被安排在墨西哥风景最好的一片沙滩上,这里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有海滩香槟,泳装美女,酒店服务。

在这里,岁月静好。沙滩上的美国中产们,从不出酒店;酒店外的墨西哥人,除非在这里干活,也从不被允许进来。

在酒店的高墙外,总是站着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守卫,,他们都端着如同AK47一样的重家伙。

因为,当你在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着有海风味道的美好空气的同时,在酒店500米外的大街上,可能却堆积着数不清的残肢和燃烧的汽车——昨晚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火并。

这就是墨西哥的两个世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墨西哥把唯一的天堂划出来了给美国人使用,然后剩下的地方,全都是地狱。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1994年,在美国的逼迫下,墨西哥被迫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农民破产,工业沦为美国的代加工工场,石油、电力、铁路等国家经济命脉被美国掌控,1995年还被索罗斯为首的资本家洗劫了一次国库。

其后果就是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非法种植度品。种植一公顷度品的收入是在40万比索,是玉米的30倍以上。而且,度毒集团还会为农民支付每天300比索的工资。

是谁让农民无法种植正常作物,只能种度品的?是美国的农产品倾销。

是谁把武器大量卖给墨西哥的度贩的?是美国的军火商。

是谁长期从墨西哥进口度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度品消费国的?是美国。

据统计,每天从美墨边境流入墨西哥的各类枪械多达2000把,光墨西哥黑帮的订单,就为美国军火商提供了500万人就业机会。

而美国只有世界上5%的人口,却消费着世界上超过60%的度品。墨西哥的度品,几乎全数运往美国销售。

墨西哥人常年被恐惧与死亡围绕,而美国人则沉沦在醉生梦死中。也许一个美国的青年人在酒吧里吸了一口度,然后一个墨西哥不听话的青年就被全副武装的度贩杀害了。

但这么复杂的事情,陈卓不用去考虑,卡梅隆这个家伙把拍摄地点选在墨西哥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到了。所以他才买了下周边100英亩的土地,周围建起了围墙,雇佣了大量持枪安保人员。

在安全上不会有任何问题,墨西哥度贩说白了都是美国cia的小弟,自然不敢来袭击这里。只要你自己不作死走出沙滩地盘就好。

1996年10月5日,属于陈卓和邱淑真的戏份正式开拍。

为了这次拍摄,陈卓特意为邱淑真准备了几套衣服。

因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间是1912年4月1日,正处于春季,气温开始转暖,但是因为航行路线偏向北大西洋的纽芬兰岛附近,气温较低,所以就出现了电影中演员白天穿着薄纱,晚上披上大氅的情况。

因为陈卓的装扮是英国绅士装,所以没什么特别的,合身就好,剧组会准备的。但邱淑真穿的东方风格的旗袍和百褶裙则是陈卓自己花钱从苏州用真丝定做的。

陈卓定做的旗袍,不是大上海那些舞女穿着高叉旗袍,那种开着开叉,露出大腿的旗袍,实在不符合陈卓的审美。

还记得《功夫》中,跟着鳄鱼帮老板去闹事,最后被斧头帮老大一枪崩死那个女人吗?穿的旗袍跟个小姐似的,大家闺秀怎么能穿那种!

所以陈卓设计的旗袍分成两部分,上半身紧身丝袖,下半身垂到脚踝的落叶百褶裙,既能突显出女性上半身的曲线,又表达出东方女性的保守性。

衣服一共有三套,一套月白色青莲图案,一套青花瓷素色,一套藏青色雪梅图案。分别对应着早、中、晚时间出场时穿戴。

邱淑真换上这样的衣服之后,高挑的腿部、纤细的腰身、高耸的胸部、洁白细长的脖子、乌黑靓丽的云鬓,配上一些金银首饰,一个东方美女跃然而出。

“哦,天啊,陈,你的女伴实在太漂亮了。这种东方神韵让我也为之心动。但很抱歉,越是这样,我越不能让她出现太多次,会抢走露丝的风头的!”

卡梅隆看到邱淑真的装扮也是一惊,但作为导演的直觉让他决定不能给她太多镜头。

“放心吧詹姆斯,作为职业演员,我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去抢主角风头的。她的台词本来就没几句,所以你不能再剥夺她站在镜头前的权利。”

陈卓双手一摊,颇为自豪道。同伴被人称赞,陈卓也与有荣焉。

“好吧,好吧,希望是这样。”

卡梅隆也做出了妥协。

当邱淑真穿着丝绸旗袍出现在拍摄现场时,扮演露丝的凯特,扮演莫莉·布朗的凯茜,扮演露丝母亲的弗兰西丝都围着邱淑真对她身上的衣服赞不绝口,女人对美丽的事务天生缺乏免疫力。

在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电影继续拍摄。

陈卓和邱淑真的戏份不多,只有七场。

第一场是在码头登上泰坦尼克号的镜头,其实只有短短五秒而已,李林拉着邱淑真通过安检登上悬梯。

第二场是陈卓在午后和六个华人锅炉工偶遇的镜头。

六个华人锅炉工非常羡慕一、二层的豪华,而他们只能窝在三层以下的小房间,每天辛苦的给锅炉填煤,所以在空闲的间隙,想上去见见世面,结果在二层被船员拦了下来,差点被打。

住在二等舱,拉着妻子散步的李林看见,阻止了下来。

“你们是华人?是要前往美国吗?”

李林挥退船员,到那六个船员跟前,和蔼的问道。

“不是,老爷,我们是船上的锅炉工。”

六个人忐忑的弓着身子,小心的说着话。

“不必拘束,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从来都不低贱。现在国家已经打倒满清,实现民国,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喊我老爷,喊我先生吧。”

李林言语温柔,又带有一点感染力,让六人都放松了下来。

“老...先生,大清亡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