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自己的主场,可是蔡松却把自己自己安排在了很个舞台最耀眼的地方。</p>
“呼————”</p>
轻轻吐了口气,秦键将擦试过双手的白色手帕折好塞回口袋。</p>
一片寂静中,他看向一直转身等待着他的蔡松。</p>
两人完成了对视,相互交换了信息。</p>
这一对视点头,也意味着华国新生代最有影响力的指挥和钢琴家将完成他们在正是音乐舞台上的首次合作。</p>
虽然这是一次单方面客串的合作,但其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p>
此时台下观众席上已经有懂行的人按耐不住了,他们急迫的想听听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共同处理一首作品的。</p>
蔡松便转回身,面向乐团,整个后背留给了正面的观众席。</p>
两秒过后,他的指挥棒还未抬起便深沉的落下。</p>
举手投足间的起手势说不出的潇洒。</p>
整个乐团随着他的肢体动作一经动起便像是形成了一个完整整体,融合到了一起。</p>
‘Piao No.20 in D minor K.466 :l allegro ’</p>
乐团的前奏一响起,听过的人即使叫不出这首作品完整名字,但也勾起了他们曾经的听觉回忆。</p>
莫扎特第二十号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第一乐章,快板。</p>
弦乐组小提琴和中提琴连续奏出的切分音效果显著的渲染出了一种令人紧张不安的的音乐氛围,以上来便暗示出了一种忧郁的色调。</p>
当忧郁的f小调用近关系转入D大调时,音乐色彩摇身一变变的明朗起来。</p>
调性的色差在蔡松的调配下达成了极其完美的效果对比,造成了极大的张力。</p>
同时也为钢琴的进入铺下了通畅的路径。</p>
随着乐团声部的隐去,钢琴声的solo响起。</p>
这一刻,整个大厅只有一种声音,秦键十指下的黑白键。</p>
修长的十指在快速来回的移动跳跃中将音乐接过,以其洪亮的音色,明媚质朴的气质,改变了乐团第一呈示部相对沉郁的主题。</p>
一时间,整个舞台的感觉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p>
戏剧感</p>
随后,代表着不同情感基调的秦键钢琴旋律与蔡松率领的乐器群旋律交织到了一起,更像是一种心灵意识上的对话。</p>
</p>
蔡松的手势以短小精确操控乐团,力图每一个声部的每一个音量都要控制在他的听觉之内,反观秦键则是在对话冲突中大起大合,经过展开部以一种与乐团彻底展开竞奏的姿态,大开大合,手过之处,弦外之音比以重音落下。</p>
时而乐团占据上风,时而钢琴居居高临下,两股情绪在彼此之间的对抗越发剧烈,强烈的戏剧感在舞台上空油然而生。</p>
在听众的视听中,这无疑是一幕指挥与演奏家的精彩对抗互动。</p>
但只有秦蔡二人清楚,音乐从一开始便是按照蔡松的完整乐思在前进。</p>
可二人又同时都明白一个道理,乐思终归还是要作品本身,回归作曲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用音乐创造出的音乐片段。</p>
小到音乐动机,大到音乐主题,都可以涵盖在乐思的范畴之内。</p>
然而。</p>
乐思有时也会表达情感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