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午的音乐会落座率不如晚上,一场音乐会到结束曲目的时候也只坐了不到六成的人。</p>
不过从整场的演出效果来看海院的音乐会还是很成功的,这次带队来的也是一名年龄不大的教授。</p>
在这名教授演奏到拉三第二乐章的末尾时,也就是秦键昨晚中断的地方。</p>
“你怎么看待第三乐章的调性问题?”廖林君突然问道。</p>
秦键知道对方昨晚看了自己的solo,大概知道对方想问的是什。</p>
片刻,他答道:“第三乐章也是采用奏鸣曲式写成的,不过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的异步性体现的更加明显宽泛。”</p>
“嗯——”</p>
秦键顿了顿。</p>
“这种特性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对于传统奏鸣曲式的突破吧。”</p>
对于秦键的回答,廖林君有些满意,“说的不错,看得出你为这次的演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p>
“还好吧。”秦键并没有否认这一点,不过。“第二乐章到第三乐章的过渡部分还是没有控制好。”</p>
廖林君一笑,看向了他,“问题找到了吗?”</p>
秦键点头,“力度。”</p>
“还有吗?”廖林君继续问。</p>
秦键又想了想,试探道,“音色?”</p>
廖林君摇了摇头,目光回到了舞台,“你还记得我给你上的第一节课吗?”</p>
“当然,第一节课我弹了悲怆。”秦键答到。</p>
“那你还记得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吗?”廖林君再次问道。</p>
“记得啊,我弹完悲怆之后,你问我c小调是什么颜色的,我说我...”</p>
“我..”</p>
说到这儿,秦键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p>
忽然眯起了双眼,秦键好像又抓住了一些什么,就像当时的第一节课一样的情景一样。</p>
“调式...颜色...”</p>
呢喃着,秦键脑海里一瞬间打开了第二乐章乐谱,快速翻到了最后代表黎明的A’部的十九小节。</p>
乐谱清晰的就如在眼前一般。</p>
“从升f小调开始,再到b小调,从b小调再回到升f小调,三小节之后来到了A大调...”</p>
良久。</p>
秦键叹了叹。</p>
“最后回到了主调,d小调。”</p>
短短的十九小节内容一共经历了5次转调,当时他在设计时将这一段理解为黎明前作曲家的内心的纠结和矛盾。</p>
但是在现场实际处理起来的时候由于自己没有控制好力度导致在频繁转调的过程中自己失去了对于音乐画面的勾勒。</p>
此刻经廖林君这么一问,秦键反思了起来。</p>
从整个拉三的演奏设计说起来,自己似乎并没有从调式颜色入手。</p>
只是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充的颜色,尤其是在第二乐章中。</p>
此刻秦键脑海中的画面不禁又回到了与廖林君第一节课上,对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贝多芬弹悲怆时定调用c小调呢?’</p>
同样的问题。</p>
作为历史上最顶级的作曲大师,拉赫精通每一个调式,他明白每一个调式的色彩。</p>
“所以为什么拉赫创作拉三的时候将其定调为d小调呢?”秦键在心中问道。</p>
这个问题又给他打开了一扇门。</p>
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用拉赫的视角去描绘音乐世界,却没有用对方提供的‘原料’。</p>
舞台上的音乐不知不觉间结束了。</p>
廖林君没有打断一旁沉思的年轻人。</p>
在她看来,这个年轻人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弟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