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重活不是重生> 第二十章 回家(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回家(上)(2 / 2)

“人家哪里还是小孩子了,快十八啦。哥,你说,魏源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

“这就要看你要面对哪种情况了,如果是应对高考,教科书上说他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是正确答案。如果,你以后上了大学,从事历史研究,你就会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里面的内容错误百出。魏源是一个从来没出过国门的人,仅凭一知半解揣摩世界,提出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其实了不起,最先推崇这个观点的还是明治维新时期的rb。只能说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世界有所了解的人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满清王朝在一种充满巧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建立,本来就是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冷笑话,是野蛮对文明的摧毁,是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倒退,可那就是历史……"

……

兄妹俩一路聊着感兴趣的话题,来到南门市场。这个市场是滇中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到下午时分,也只有这个市场的农特产品种类最齐全,还有省外运来的海鲜产品也只有这里有卖。

祁景焘只是想顺路买些家里用得上的干菜食品回去,家里没有冰箱,新鲜肉菜也保存不了。马上就要进入农忙季节,家里没那么多的时间到街上买菜,基本上是自家地里头有什么吃什么。农忙时节都是重体力活,清白苦菜时间吃长了很伤身体的。

可真到了农贸市场,祁景焘发现也没什么好买的,市场上除了牛肉干巴、腊肉、香肠、板鸭、咸鱼等少数几种耐储的肉制品外,其实也没太多的干制肉菜可供选择。时间也不早了,家里还等他们回去吃晚饭呢,兄妹俩放手乱买一通,骑摩托向城南213国道线驶去。

他们家位于滇中大坝子最南端,一个四面环山的面积更小的坝子五区坝子的东南方山脚,是通往红河、西双版纳两个方向国道线的分岔口,交通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明代军屯所在地。他家村名也很有特色叫祁官营,在滇中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庄,住了七大姓六千多人口。离滇中城三十多公里,离213国道线四五里,道路交通非常方便,骑摩托车一个小时就能赶到家。

他家在村子中部的边缘地带,现在住的房子是十年前父亲新建造的一所两间两耳的典型的滇中地区民房。

进了村庄小路,祁景焘自然的将车速放慢,村子里外出做农活和回家的人都很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路上打着招呼,慢慢骑摩托向自己的家行驶。

“奶奶、爹、妈,我们回来啦!”刚在家门口停下车,祁琳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跑家里报信去了。

“唉,琳琳,回来帮我拿东西……。”祁景焘没能叫回祁琳,只好把摩托车推进院子,从摩托车后架上取下两个大跨包。

“又乱买东西了?”父亲祁正明笑眯眯地责备着从正屋来到院里,帮祁景焘把大挎包提进堂屋。

“这么重,买了些什么?”

“爸!我来就行,也没买什么,都是些吃的干菜。还有,在南门市场上老字号买了只烤鸭还热着,还有些牛肉冷片,您先拿厨房去。”

祁正明接过熟食,故作严肃地教训着儿子:“买这些干嘛?家里又不是没菜!”

“嘿嘿嘿,琳琳正在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里的伙食也比较单一,给她解解馋。”祁景焘傻笑着解释。

“小焘,东西等下收拾,我给你们打好热水了,先去洗洗,吃完饭在收!”奶奶听到大孙子的说话声也来到正屋,慈爱的看着正在整理东西的孙子。

“奶奶!饭熟了?我摆下包就来。”祁景焘回应着,把大挎包放在正屋墙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