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谈的很不顺利,因为德国前任公使被杀害了。
“看了法国说的不错,贵国缺乏殖民地所以想把我国变为归国的殖民地。”陆振华假装无意说出的样子。
“你说什么?法国任何你们说什么了?”穆默急忙问道。
“什么法国?我想是公使阁下听错了。”陆振华急忙分辨道。
“我国并没有将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打算。”穆默说。
“我想德国也不会有此打算,我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一旦到了亡国的时候,我想可以轻易武装一千万人的武装,虽然不是精锐但是他们只是偷袭小股德**队不成问题。不信你明天派人去城门口调查一下中国的青壮年人口就行。”陆振华说道。
“还有,我国希望减少赔款。此次大变之后我国肯定要实行新政倒是编练新军局势其中的主要内容。而德国武器精良,肯定是我国新军武器的首选之地,但是赔款多了,我拍我国无力购买德国武器只能选用日本或俄国武器。”陆振华说。
“那这事太遗憾了,日本和俄国的武器太差了。”穆默说。
“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么多的收入。”陆振华耸耸肩说。
“好吧,我将尽量把贵国的意思转达给诸国公使。”
李鸿章病倒了,是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的联军沉不住气了,占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
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南方的封疆大臣,力主不能在“议和大纲”上“画押”。李鸿章对“不明敌情”却“局外论事”的张之洞十分恼火,他表示如果坚持不“画押”,谈判即刻便会破裂,结果只能是将大清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乱——联军在京城屯兵数万,有随时扩大战争的能力;在这种内外皆危之际,高谈阔论并不能扭转危难。而因为“议和大纲”既没有将慈禧列为祸首,又没有让她交出权力,于是朝廷给李鸿章回电:“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李鸿章吐血了。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而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必须亲眼看到惩办祸首。关于惩办问题的谈判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气力,他无法接受皇亲们在菜市口被洋人斩首,最终还是顶住了联军要求对皇亲“正法”的压力。接下来是赔款问题的谈判,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不愿为大清国的几两银子再低三下四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只是,病中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陆振华带领下级官员谈的,结果是大清国赔款2亿2千5百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半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难以想象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他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此时说出来实在是一种前途渺茫下的伤心无奈。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臣已处在油尽灯枯之际,他“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头逼迫他签字的俄国公使走了之后,身边的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的眼睛又睁开了,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8岁。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