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碧海长天艳山河> 第二百三十六章 救援物资到草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六章 救援物资到草原(2 / 2)

佛教弘善协会此次来援的领队是大名碧云庵住持静娴师太,老师太前不久刚巧在新归附的汪古部那里施医行善,本身又是弘善协会的会长,听说有此行动,自然义不容辞的赶了过来。静娴师太在草原上是被尊称为活菩萨、圣手神尼的存在,尤其是在女性佛教信徒中拥有非常强大的号召力。一旦做出什么龌龊事惹她老人家不高兴,老师太可是吃斋念佛不打诳语的,有些话被她说出口,那可就不知道后果会如何了。

单只这一个神尼就够瞧的了,没想到道教圣光慈善协会的领队又是一位大神,道教宋联西北教区大主导师李青竹。宋联主持的道教改革可以说是一次具有颠覆性和开拓性的改革,几乎道教原来的各个方面内容都进行了大的变革,其组织体系就是重点变革的内容之一。现在宋联辖地中的道教教内人士全都归属总部设在北京的大宋道教协会管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道教内部的原有派系,使道教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即能集中管理,又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内耗影响道教的发展推广。

具体内容还有,彻底取消所有道士等级划分制度,契合宋联人人平等的律法精神;统一教义内容和教育传播模式,道法的基础内容施行规范化教育,避免出现任意解读,浑水摸鱼的现象。即所有新入教道士都必需进入道学院学习,只有在道学院学习毕业,获得毕业证后,才能取得道士执业资格,即相当于原来朝廷颁布给出家人的身份证明。然而这样的道士依然没有传道的正式资格,只有道教协会传教士评定委员会承认并颁发传教资格证书的道士才拥有正式传教资格,这里等级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传教士可以布道的范围和对象是不同的。最初级的传教士称为导士,一般社区教会的主持就是这个级别,再往上依次是大导士、大主导士、导师、大导师、大主导师、圣导师。大主导士和大主导师就是道教划分的某个教区内的最高道教领袖,只不过一个是地方教区一个是区域教区,而圣导师的名号目前只有三个人拥有,圣导师方叶道士,圣导师洪青道姑和圣导师葛诚道士。当然,各级传教士的资格还需要相对应级别的政府机构进行册封才算有效。

不得不说,如今的新派道教,其渗透力、感染力、传播力、普及力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当初江烈主动参与协助道教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把道教打造成华夏民族争锋天下的一柄思想利器。当然,佛教中有慧根的高僧也多了去,其参照宋联世俗政权、思想、理念等内容进行主动的融合式变革也是非常给力。

目前三个圣导师两个在宋联,只有葛诚一个在宋廷辖地,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前文讲过,《道法经义》是集合了大宋南北众多道教大德之士共同编撰的。但这里面来自宋廷辖地的道士,大多都是在宋廷辖地被边缘化的,影响力和道法修行还不足以被册封为圣导师的级别,只有来自崂山太清宫的前任主持葛诚,勉强符合圣导师的评定标准。

其实在宋廷辖地,还有两个人是符合圣导师授予标准的,一个是现在宋廷辖地道教中最具影响力的号称道教正一派祖廷的江西龙虎山上清观现任天师张守真,但他没有参加《道法经义》的编撰工作。不是他不想去,而是根本去不了。他不肯放弃第一代天师张陵“天师世袭罔替,非我宗亲不可传”的遗训,虽然他依然是大宋江南道教领袖,也被宋廷礼遇有加,但这样自成一统不受约束的态度如何能让宋联待见他?其实,宋联要的只是一个名义的册封权,你要保留天师名号可以,要天师世袭罔替也可以,但就是需要我册封了才算数,而且你那一帮子必需得纳入世俗律法的约束之内。一个独专了千年的牛叉家族如何舍得放下这般特权,即使这个位置的传承有丝毫便宜给外人的可能,他们也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两边根本就谈不来,张守真也就没去成北京。

另一个有资格获得圣导师的,就是赵佶的御用道学顾问张虚白,可是这个对江烈有过援手之义的神仙在靖康年赵佶南逃之时,便神奇的消失了,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他的确切消息。

实际上张家的人,政治头脑一点都不缺,要不然他们如何能闲看朝代变化,我自优哉游哉?张守真的老子上代天师张时修其实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儒术,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后来哪天想不开了,才来了个“恬然隐退,一心向道”。大宋朝的道士,不问世事,一心求道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这个宗教私产化经营的天师家族。

张守真早就认识到天师道面临的威胁日甚一日,赵桓指不定哪天就君临天下了,这谁说的准?张守真知道自己要尽快做出选择,不是和宋联达成协议,就是把宝押到新的势力身上,但不管怎么选择,都得在宋联失去耐性之前把宝投出去。很明显,宋联对他的耐心正在消逝,从台湾方向辐射过来的新派道教已经开始侵袭正一道的传统地盘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