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心情有些怅惘若失的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同阎柔和鲜于辅分析完乌桓的总体实力后使我更加的产生了紧迫感、也更加的感觉自身任重而道远!
乌桓的人口总和仅仅十三、四万,全族动员的情况下就可以组织起六、七万的可战之兵。那么,比乌桓人口要多一倍的南匈奴屠各族同样不也可以组织起十万的铁骑吗?而大漠深处据探报的不完全统计鲜卑族的人口已经高达六、七十万,调集到二十万的铁骑几乎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此一来,我现在囤积在幽州的三十万的大军,仿佛已经不仅不占优势,反而已经相对的处于了劣势!
要知道,我所囤积的三十万大军虽然可以说是大汉有史以来的最强军,且步骑参半、军械精良。但按正常的理论推演,步骑交战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均衡的数量对比应该是二比一。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其他损耗的情况下,现在我所拥有的大军也就仅是有大漠深处的鲜卑族倾力一战的能力。但深入敌境、各种条件均处于陌生的状态,不利的因素太多呀!
战争的法则本就应该是绝对实力的比拼。何况以后将是完全的异域作战,就更需要中规中矩的、凭借绝对的实力来逐步的推进。至于战术的运用,则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灵活的实施;现在还说之过早。
因而,现在也就显现出我为先期作战而调动的孙策所部、吕布所部、已及阎柔、鲜于辅所部的重要性了!这样一来,我也只好进一步的坚定我所统帅的大军先期只能是作为战略预备队的方针,尽可能的在同南匈奴屠各族和乌桓的征战胶着时才投入一部分的大军主力,要争取在前期的作战中保证大军的主力不能有太大的消耗,要为下一阶段的大战保存下足够完整的军力。
对于前一阶段的征战我也并不太担心。孙策、吕布等在天下纷争中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现在为了民族的长治久安而出塞征战,他们的战阵经验和战术素养早已经锤炼得异常的坚韧,想让他们轻易的就被击败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然而,对于后一阶段对于鲜卑这个现阶段最强悍的民族的作战我则是有些忧心冲冲。由于大汉军旅的强力入境,必然也会帮到正在整合鲜卑各部的轲比能的一个大忙!面对于外族的压力,促进并加快鲜卑民族内部统一的步伐则是必然的。那样一来,再加上有以司马懿、袁绍等为首的汉民族的叛逆相助,雄才大略的轲比能的反弹必然也会异常的强劲!征途漫漫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