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铁汉子> 239 【准备跟俄国干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9 【准备跟俄国干仗】(1 / 2)

 全文字无广告 239

酒会是什么?不清楚!酒会里还有舞会?不知道!舞会上红男绿女们可以搂搂抱抱?没兴趣!

杨格来就是谈交易的,既然谈判对手的权限不够,那就不谈了呗。客气地向一直不曾得到发言机会的米勒先生点点头,告诉他去辽东看过之后再谈,向处于打杂小厮地位的花翎提督汉纳根微笑一个,约定回头在贤良寺见面详谈。起身,向众德国人致以军礼后,走人!

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光棍一般的来,没达成目的也如光棍一般的去,**裸的表示出强烈的目的性和务实性,对今后的谈判有好处。至少让德国人能够感觉到——真正的合作诚意就是这么表达的。

走出领事馆,拐过街头,秋夜中的海河西岸到处是芦荻满地的沼泽,有点像关外双台子河、大辽河两岸的风情。水漫低地,今天漫过明年又来,洪水用一次次的漫堤决坝在大清国官吏们的脸上扇了又扇,却没有令麻木的官员们感觉到羞耻,他们该寻欢作乐还是寻欢作乐,洪水漫堤?漫堤就漫堤,那是老天爷的事儿,干我何事?

这些荒地,一整治出来就是良田,可惜了哟!

登上机器船,在明轮啪啪的打水声中,杨格手指东岸的河堤,向荫昌说道:“得空让武备炮科生来测测这一段河堤,让工兵科算一算加固河堤的土方量,第九团和小站的十团在强训结束之后就开出来施工。这笔河工的银子和两岸荒地的使用权,回头再找王制台要去。”

荫昌对杨格突然冒出来的话,连脑子都没过就点头应承下来。他还在想刚才谈判,莫名其妙的就那么结束了,一点效果都没有,干巴巴的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别人究竟是什么条件都不问,杨格啊杨格,有这么谈判的吗?

皇帝、朝廷和李中堂都等着这次“酒会”的消息呐!

德国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俄国号称拥有世界最庞大的陆军,两个国家对国力疲惫的大清国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力。如果能与德国结盟,与俄国结盟,那么大清国在远东地区就不怕别人了,这......倒是其次。达成结盟,最重要的影响是国内政治斗争中,拥有法理赋予政权的革新派或者洋务派能够借此占据压倒性的上风!守旧派和地方势力们即便想掀起什么政潮来,也得掂量掂量由此可能带来的国际干涉。

别闹,别闹,移民实边和整军经武在杨格的计划中最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把这五年稳稳当当的过去之后......

“致之,我们不应该这么快就出来。”荫昌说的比较宛转,他没有直接指责杨格有些胡闹的嫌疑就够给面子了。

“快打快撤,打不过就跑。”杨格嘴角挂着微笑,目光看向黑夜中泛着白光的河面,在觉出荫昌恼火得要发作之前,又道:“酒会就是酒会,不是谈判桌,抛出咱们的条件就足够了,德国人需要商议、请示国内的时间,咱们在那里得不到任何的回答,反倒拖住人家不得不陪着咱们。估计,他们也是心慌的很呐,咱们爽快的一走,双方都觉得干脆,各自该干啥就干啥。有的想干点啥的人,也会因此措手不及,方寸大乱,哼哼。”

荫昌喃喃念叨:“快打快撤,打不过就跑......你是说,那个,那位小姐?”

“我没说过,你自己瞎猜的。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你......”荫昌话刚出口就反映过来,自己猜对了。“你觉得德国人有可能跟咱们合作在鞍山办厂?”

“不一定。”杨格摇摇头,德国人说的有些话也颇有道理。当今的世界,因为钨合金尚未正式问世,其战略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在钨合金研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看到一些前景的德国佬有染指中国钨矿资源的心思,其他各国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德国人自恃是唯一的买家,开出的价格、给出的合作条件高不到哪里去,更别说因为钨矿而改变既定国策与中国结盟了。

“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军事交流和西门子公司扩大投资喽?”

“暂时就是这样。”杨格斜靠在支撑船篷的铁柱上,看着明轮拨出的白色水花,似乎自言自语道:“看来得让陈国华带一批人南下江西,先弄点钨矿到鞍山或者天津,设法搞出钨合金来才行。4000多度的熔点,真他娘的麻烦呐!”

船减速了,缓缓靠上张家码头。

今晚的杨格和荫昌既然决定彻夜深谈,不二选择就是荫昌在武备学堂的居处。

武备学堂本身就是一个堡垒,东门距离张家码头一里多路,步行片刻可到。东门,王昌背靠着门框陪着当值站岗的赖小顺,没人进出时就偷空闲聊几句,以此打发时间。今晚,武备学堂的德国教习们都去了领事馆,学兵队大队长、大排长们对小排长赖小顺都是睁眼闭眼不愿意得罪,相反的,巴结都还来不及,更何况陪着站岗的赖小顺说话的是第一师司令部副官王昌中尉。

为了前程计,千万别学李纯那厮有事没事就去查人家的岗,结果把自个儿查得差一点没着落,要不是监督荫昌大人替他说话,指不定李某人连禁卫军编练也赶不上呢!

如今的武备生们心思都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是混个出身,回到各自推荐来的营头去当个哨长、哨官慢慢磨,巴结好了营官、统领,熬个十来年也弄个管带当当,一年下来少数也有几千两银子进项。而今,淮军都大整编了,各自回老营头去?回哪里去啊?谁要你啊?看看第一军回来拿出身文书的肖真惕、李玉田等人,哪个兜里不是银钱哗哗响的主儿?这些人回来的时候还是营长,拿了出身就是团长,去德国两年回来之后,那肯定是大用之才了。

第一军,是武备生的最佳选择,进第一军得杨参谋官点头同意,任谁都没办法改变这个事实。德文班里的那些“大佬”们说了,杨参谋官看重的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真本事,有本事的人,第一军欢迎,没本事的......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第一军不养闲人!

人的观念更新无法强制,却能用现实去潜移默化。为了混出身而入武备,如今变成拿了武备的出身就未必真有出身(任职着落),第一军里多的是那种打硬仗得到提拔的排长、连长,等着明年进武备学堂专门为他们设的速成班拿出身呢。不知不觉中,从肖真惕等人回到武备学堂进德文班之后,武备学堂的风气为之一变,正儿八经的有了大清国唯一军事学府的尚武之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