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帝国风云>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洋咽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两洋咽喉(2 / 2)

大战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工业中心依然在东海岸地区与五大湖地区。

事实即便到战争结束美国西海岸地区也没有多少工厂。

结果就是美军需要的绝大部分物资包括消耗量极大的弹药都只能在东海岸地区与五大湖地区生产然后再送往西海岸地区。

要知道美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横垮北美大陆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需要横跨北美大陆才能把战争物资送到战场。如果全靠陆运那么这条运输线路的效率不会超过跨大洋海运。

显然美国因此丧失了最有利的条件。

要知道对中**队来说攻打美国本土的最大敌人不是严阵以待的美军而是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如果美军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那么双方就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中**队也就没有劣势了。

当然另外两个因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美军潜艇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之后中国海军在海运的损失也随之下降而且用于保护航线的兵力大幅度缩减。这样一来等同于提高了海运效率降低了海运成本也节约了不少兵力。

要知道虽然美国西海岸地区有不少的大城市与港口但是没有大型造船厂也没有可以建造潜艇的造船厂。千万别小看潜艇特别是远洋潜艇的建造难度。虽然潜艇的吨位比水面舰艇小得多大战期间最大的远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也只有三千多吨与战争后期的驱逐舰相当但是其建造难度要比驱逐舰高得多特别是到了大战后期随着潜艇的潜深与水下航速提高对艇体质量的要求同步提高自然对建造工艺有更高的要求也就使得只有大型造船厂能够建造远洋潜艇。

可惜的是在美国西海岸地区就没有一家大型造船厂。

也就是说美国西海岸地区的造船厂都无法建造远洋潜艇。

虽然当时西海岸地区有几家造船厂能够建造潜艇但是建造的都是小型近海潜艇而这些潜艇根本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也就深入太平洋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对中国海军的海运航线没有太大的威胁。

只是真正让冯承乾动心的还是第三个因素。

说白了前两个因素都是军事xìng质的即都是为了降低攻打美国本土的难度而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占领巴拿马运河来解决提高兵力投入、延长作战时间、增加运输力量等等办法都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对冯承乾来说攻打巴拿马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而后期也是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几乎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即便这些军事的问题存在也不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即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那么攻占美国本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第三点这与军事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影响在政治。

要知道即便到这个时候中国在拉美地区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反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等欧洲盟国对拉美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一直与阿根廷保持着友好关系因为阿根廷有数百万德裔侨民。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与巴西、墨西哥等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巴西以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葡萄牙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实质却倾向于同盟国集团主要是美英为了军事的需求出兵控制了属于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而葡萄牙多次提出抗议均没有产生效果。至于墨西哥因为有众多德裔自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较为特殊。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当时唯一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是秘鲁主要是该国大约有三百万中国侨民而且大多是在最近五十年才移居过去的。

显然如果中国不赶紧增强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那么战后拉美就将受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等于控制了大西洋两岸也就有能力把大西洋变成自己的海洋。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中国当局愿意看到的结果。

要知道以大西洋为基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进行对抗。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等人才主张尽快把重点转向大西洋而最终目的除了用最小的代价击败美国之外还与控制大西洋至少是在大西洋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扩张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通过拉美地区进军大西洋是一条捷径。

为此就有必要尽快控制巴拿马运河扼守住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咽喉然后再以巴拿马为根据地进军拉美地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