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魏雄风> 第三章 根植华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根植华夏(2 / 2)

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居苏州葑门的庄渠,弘治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后改姓魏。

3、少数民族姓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的姓氏,也采用汉族的姓氏,由于音近、省宇等原因,有以魏为姓的。

北魏时期氏族中有魏揭飞,自称大将军、冲天王;满族倭彻赫氏后改为魏姓;佤族斯内氏,汉姓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魏。此外,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民族中均有魏姓。

回族中的魏姓,早期见于明代魏实。洪武年间(1368-1398年),武略将军魏实由顺天府(今北京)调湖南常德卫,路经湖北仙桃,见该地有清真寺及穆斯林居住,逐留其一子,后子孙繁衍,遍及湖北全省。(参见《湖北回族》)另,在广州怀圣寺《重建怀圣塔寺之记》碑中有“镇守广东等处地方副都统魏黑纳篆额”的记载(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其名“黑纳”,按阿拉伯语发音有庆贺、祝贺、颂扬等意,较适用于取名;在古代进人中国的阿拉伯人名中,又有Hindu,也可简译为“黑纳”。魏黑纳恐是中国姓加上回回名的合成名。在清同治年以前,魏姓在西北地区亦为大族。据《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载,魏姓在同治年间是“咸阳的回族大姓”。仅道光年间,在咸阳县志中记载的东乡安谷里魏家村、西乡廊里魏家堡、魏家前村就有魏姓50户之多。魏姓回族,在中国革命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如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牺牲的有湖北两阳(今仙桃市)人魏碧章、魏清光;在北上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湖北郧西人魏茂顺、魏登恒等。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甘肃等地。

与魏同宗者,据《元和姓纂》载,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为氏,季孙食采于潘为氏,毕公高之后有藩氏。续通志氏族略云:明时有藩俊者,系嘉靖举人,后任广东省清远知县。郡望荥阳郡故魏、毕、冯、潘、藩氏同宗。

毕公有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

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魏武子(魏犨)次子魏(金奇)封于吕、厨,所以又称吕(金奇)、厨武子。其后子孙以邑为姓。

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江都城迁至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魏惠王迁都大梁为梁惠王,子孙以梁为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与魏姓有渊源的还有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

据史料记载,万姓亦源於周朝姬姓王室,他们的后裔中先后有两房人改姓为万。周初重臣毕公高之后毕万,后去晋国效力,封为大夫,是晋国战功显赫的将军。毕万帮助晋国征服魏国之后,晋献公将魏国封给毕万,所以毕公又称魏万。毕万系魏姓得姓始祖、也是万姓始祖。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内。战国时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子录番盛,知名度高,所以诸多古籍和魏氏族谱大多以魏无忌为魏氏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秦汉之际,魏姓进一步扩展到陕西、甘肃、宁夏等为主的北方广大地区,一支迁入四川。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简述魏系从毕万至昭王生公子无忌后,接言:“孙无知,汉高梁侯。生均。均生恢,恢二子:伯纶、彦。彦字叔纶,张掖太守。生歆,字子胡,巨鹿太守,初居下曲阳。二子:愉、悦。愉字修长,侍中。……”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