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粟裕大将之弯弓射日> 第三十七章 军部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军部之行(1 / 2)

 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三日,薜元恺从四分区实地察看日伪的封锁与抗日军民**的情况回到吴家桥。才进屋,见侦察参谋严振衡和测绘参谋秦叔瑾在收拾行李,诧异地问:“又要转移吗?”

严振衡说:“我们和师长要到军部黄花塘去!”

粟裕听到他们的说话,从另一间屋子走过来,薜元恺连忙给粟裕敬礼,将四分区的情况向粟裕做了汇报。

鬼子和伪军竹篱笆将南通、海门、启东及余皋县一部用竹篱笆完全围了起来。他们将封锁线视为“清乡”的一个“法宝”,专门调集伪三十二师与三十四师担任警戒,不断沿封锁线巡逻,发现有人靠近就开枪,还恐吓群众:“谁拔一根竹子,谁就是新四军”,“哪家田边少一根竹子,哪家就是私通**”,“竹篱笆通上了电,谁碰上就要被电死。”

薜元恺说:“老百姓还真拿它没办法,诅咒说:可恨鬼子臭王八,竹篱笆,硬分家,粮田荒了没法种,有田有粮收不到它。后来四分区地方武装、短枪队、区队来了,给老百姓壮胆,教他们拔篱笆,如果鬼子和伪军找麻烦,让老百姓赖账,说是新四军游击队的干活。”

几个人笑了起来。

粟裕沉思良久,说:“看来要想个办法,给日伪致命一击。——用火烧,行不行?”

“我看可以,有的地方群众用火烧,比用手拔快得多,而且省力。”薜元恺回答。

正在四分区的陶勇与粟裕想到了一块,并和吉洛、张震东商量后发电报向粟裕请示,粟裕立即回电同意陶勇的方案,并指示二分区和三分区积极配合四分区的行动。

当天晚上,粟裕带着上缴军部海产品等物资和经费离开吴家桥,同行的有严振衡、秦叔瑾、管理科的王重,还有一个警卫连。第二天下午到汤家舍台北独立团驻地。第三天到林葛庄兴化独立团驻地。

台北独立团和兴化独立团是二旅李忠民的六团下放到地方,与台北、兴化地方武装合编的部队。兴化独立团派出一部,将粟裕护送到王文二垛。

沿途所见,满田黄秧,河边风车林立。众人心情愉快,唱起了《四季风车歌》:

“春风呀吹来呀暖又暖嗳!风车呀团团转,

播种插秧家家忙,为了抗日多生产。

救国公粮齐缴足,军队呀吃饱好作战。哎咳哎咳哟!

夏风呀吹来呀热又热嗳!风车呀种如梭,

太阳当头要车水,田里水满稻子活,前线胜利靠军队,一年呀收成靠风车,哎咳哎咳哟!

秋风呀……”

二十六日到安丰北边的野陈家,附近驻扎有七团的一个营。四分区因为是小林信男“清乡”区,地盘有些缩小,为弥补这种损失,粟裕将七团调给十八旅的刘先胜,要他们在淮宝、高宝地区开辟新区。

二十八日在晚间逆风坐船连过两道封锁线。七月一日下午十八旅长刘先胜的旅部。刘先胜护送粟裕一行到谭家套住了两个晚上。在谭家套得到四分区在陶勇和吉洛的领导下将小林信男构筑的几百里竹篱笆烧得精光的消息。

七月三日刘先胜送到刁家庄,七月六日,在十八旅作战科长蔡啸的护送下通过昭关坝。昭关坝的伪军暗通新四军,他们关起门,佯作不知,放他们通过。

粟裕过运河后乘船过邵伯湖,在扬州城北十五公里邵伯湖南岸的黄珏桥登陆,随后越过扬(州)天(长)公路,经顾家大庄、荣兴集、马庄、大通镇,于七月十二日到达新四军军部驻地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镇黄花塘。

黄花塘是安徽、江苏交界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属安徽省,因有一口常年干涸难得蓄水的池塘而得名。这一地区是新四军二师的中心地区,大部为丘陵,地形起伏多变,进可攻,退可守,加上这个地区距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基本作战区较远,磨擦较少,群众基础好,政治局面相对稳定,一直是二师师部的驻地。一九四三年一月十日,陈毅、饶漱石率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由江苏盐城迁到这里,二师师部则迁到来安县大刘郢,黄花塘成为新四军继云岭、盐城之后的指挥中心。

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已拥有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横跨五省,与华北八路军形成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

新四军的七个主力师中,有一师、二师、六师和七师是原来的新四军发展起来的,黄克诚的三师、彭雪枫的四师是八路军四、五纵队发展起来的,**的五师比较特殊,他的部队既不是由原南方游击队组成,也不是由南下的八路军部队组成,而是师长**从延安带一部分干部过去自己发展起来的,名义上属新四军序列,实际上受中央直接领导。罗炳辉的二师、彭雪枫的四师、傅秋涛的七师三个师,在淮南、淮北、皖中三地互为犄角,鼎立江淮,东逼南京的侵华日军大本营,北扼徐州日军华北派遣军,西瞰武汉京广交通线,南控长江水上运输大动脉。黄克诚的三师、粟裕统一指挥下的一师、六师则自北而南虎踞江苏。粟裕的两个师一北一南扼守长江口,直接威胁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