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中华再起>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战爆发(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战爆发(五)(2 / 2)

装备上,1939年时德军亦有许多武器并没有完成现代化,这抵销了波军的一部份劣势,但德国空军的飞机属世界领先之水平,而波兰受制于有限的财政状况和时间上的不足而无法供其飞机现代化,导致战争爆后波兰空军无法与德空军一搏,最终在开战之初失去制空权,让波兰战役于波兰6军随时被德国空军轰炸的条件下展开、处于不利的位置。

机动力上,波军选择其经验丰富的骑兵作为主要武器,但忽略了德军投入快部队后将对战争形式的改变。因为后者挺进度过快,导致波兰最高统帅部难以判断战争的展,他们仍以法军的步调在计算战争的度,加之德军轰炸通信站和波军的情报传递既原始又缓慢,更使得开战后的状况混乱、难以协同。倘若波军选择将最具机动力的骑兵与机械化单位集结起来置于中央,以内线作战的方式,在确认德军主力位置后施加打击。这样的结果恐怕要好的多!

数量上,波兰与德国在工业和动员能力又有相当的差距,德国6军许多单位装备的武器虽然与波军素质相差不大,但数量上是数倍之多,坦克约为后者的3倍、兵力亦为1.5倍{加之波军动员效率低,部队被打散而无法集中,而德军机动力充足,可以适时抽调集结}等,一定程度上,数量优势弥补了德军步兵在二战初期低素质的表现,在波兰战役的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出,德军步兵的成功乃因于他们可不断遂行攻击的火力之充足。动员上,波兰最高统帅部除了受制于外交政策,本身也误判了德军的动员度,导致后者起攻击后,波军还乐观地认为德军并未动员完成。

外交政策亦为波兰的一大失误,波兰同时拒绝与其接壤的两个6上强权国家的同盟邀请,反而去与相隔遥远的西方国家结盟,后来军事计划也变得过份倚赖西方盟国的协助,以至于在许多行动上欠缺独立作战之能力,如布楚拉战役即是在撤退等待西方的援助与自行动战略打击间徘徊。西方国家长时间遂行其绥靖以及“祸水东引”的政策,一方面希望遏止希特勒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又希望德国与苏联交战,但没有想到两个完全对立的敌人会跳脱意识形态签订颇有同盟性质的条约。

当战争爆后,西方盟国也未直接动攻势,英法两国领导人认为战事仍有婉转空间,进而制止了波军的动员工作,甚至部份波兰政治家也错判希特勒的目标仅限于但泽与走廊地区。英法两国6上军队按兵不动,甚至连空军都未派往波兰或是用来攻击德国本土,最终使得德军主力能充份地集中,进行理想中的单线战争,而不会重蹈1914年德意志帝队兵临巴黎城下时,受因于东线而赶紧抽调兵力、导致马恩河战役失败的覆辙。当波兰最高统帅部忙于对应德国的入侵时,原先潜在的敌人—苏联也加入战局,使得尝试于东部腹地重组战线的波军丧失了最后的希望,波兰最高统帅部也认知到战败的事实。

虽然英法两国在波兰战役中拙劣的表现,但是,波兰战役还是让英法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是波兰战役并没有让英法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反而是德国得到不少非常好的经验。先,德国重新验证他们的军事准则优越处,摆脱在探讨一次大战德军失败的原因时对其产生的怀疑,重新恢复机动作战的准则。再者,印证了快部队的实战能力,并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完成了德事历史上次师级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还体察到部队训练不足、装备的不适用和不合理性等问题。

在打败波兰后,希特勒下令德军移师西线,并尽快动攻势,因为英法已经宣战,二战算是正式开打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