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四百三十四章 冬季——嘉庆的反击(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三十四章 冬季——嘉庆的反击(一)(1 / 2)

 四百三十四章冬季——嘉庆的反击(一)——

四百三十四章冬季——嘉庆的反击(一)

放下手中奏折,梁纲心里满是无奈。传统的力量还真是无比巨大,红巾军的满朝文武也不能例外,随着他登基称帝的日子日渐来临,这一本本类似充召后宫增颐皇室的折子就像雪花一般飞到了案头,看的梁纲头都大了。

他可不准备这个时候往后宫里添人,有眼下这些人就已经可以了。后宫三千,他倒是真想享受,可也要看他现在有没有那个时间

虽然梁纲血脉确实是稀薄了一些,但是以后他还有的是时间生。至少在现在时候,梁纲是不愿意因为一场选‘秀’,把刚安定下还没多久的红巾军官场再弄得勾心斗角起来。

所以虽然对于底下人为何突然如此热心‘选秀’,梁纲心知肚明,但他就是不愿意下面人的意。

红巾军从鄂西北的江北、郧南山区走来,一路上规模逐渐扩大,人数日益增多,派系也自然而然的逐渐显露了出来。

从张世龙、詹世爵这样当初起家二百人的老根底,到陈虎、黄诚、王权这样最初时候就来投靠的山贼头领,再有南向阳、高燮、柳衡言这样未发达时就投来的官军,而后更是杂七杂八的来了无数。

细节末尾处的无数小山头,到明面上的陆海两鼎立,再有文官一派吆喝,梁纲虽然竭力在消除小山头的影响,可是中国人几千年遗留下的老传统老习惯还就是喜欢扎堆抱团。

想想后世的红朝,思想纯洁度达到顶峰的时候内部也是山头林立,更何况眼下这个时代?梁纲最初时候还对此抱有一丝念想,期望着能消除山头扫灭派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最后他就越是无力,最后除了保证军队政治的绝对控制权外,其余的他也就看开了。

而从历史上到今天来看,臣子与君主拉近距离的最好手段,不是全力以赴的干活,而是投其所好。而这些投其所好的手段中,最最有效的就莫过于后宫美人了。

枕头风的威力,从古到今都是一如既往的强大的

军情处传来的消息说,底下人为自己可是找了不少的美女,梁纲直接回绝。

陕西。

就在梁纲于北京细心地准备着自己的称帝大典的时候,甘陕两地的清军却不顾冬季的天寒地冻,对着盘踞在宝鸡一带的襄阳义军一部发起了猛烈而持续的攻势。

明亮、庆成、七十五、柯藩、乌大经、杨芳、杨遇春、王文雄等等,清廷现今还拿的出手的将领,无论满汉此战中是要有一半来登台亮相了。非是额勒登保还要镇守山西,嘉庆怕是连他也要一起派来。

因为盘横在这一带的襄阳义军实在是太碍事了,他们占据着凤翔府西部,生生的将陕西和甘肃间的官道切成了两半。

满清现在已经连四川都要丢了,可以说到来年时候,整个南中国就都是红巾军的地盘了。在嘉庆眼中,白莲义军跟红巾军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四川来年肯定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入梁纲手中。

他必须为明年的战事做准备

东受山西太行一线,南御红巾军与陕南山区,只要把膈在甘肃和陕西之间的襄阳义军这块绊脚石给踢出去,那么大西北就可以连成了一片,不断是兵力调配,连物资输运也轻松了许多。

而且拿下了宝鸡,清军就可以依靠那附近的险地拒之以守,不说能把襄阳义军那一路彻底堵住,但威胁也绝对会大大减轻。

毕竟宝鸡一带可是当年的陈仓故地啊,其地形地势之好无需多说。

随着战争的发展,火器因素的逐渐增多,战场上的守御模式也已经无可置疑的发生了改变。

再像往常一样收缩兵力防守城池一个点的法子已经不可行了。虽然襄阳义军的火器化程度很低,可是与红巾军接头之后,火器化程度大幅增长,同时战争方式也跟着红巾军迅速转变。

凤翔府失守之后,缩兵退守宝鸡的高德均散出了大约一半的兵力部守在宝鸡城周边各个要地上。

其中宝鸡城西北方向十二三里的虢县镇就是一处重点,因为清军只有拿下了这里才可以顺着渭河谷地杀到宝鸡城下。

襄阳义军能在这个小镇多顶上一天就是在为主力多争取一天,同时也是让清军多疲惫上一天。因为现在是大冬天,数九寒天的清军即使出动大军来攻打,也不可能长久打下去。如果清军在宝鸡周边地区或是宝鸡城本身城下久攻不下挫伤了锐气,那这场仗也就可以算完了。

虢县镇只不过是一个陕西西部普普通通的一个小镇子罢了,虽然贴近渭河,可是现在的陕西早已经不是汉唐时期的关中了,陕西大部分地区虽然跟贫苦沾不上边,尤其是渭水流域一带,但是比之河南、安徽这样的都要穷上一截。

襄阳义军第一次占领这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个镇子,当时他们的眼睛全盯向西安呢可是二次占领了宝鸡后,襄阳义军一众高层就不得不下大力气整顿防御了,不仅重中之重的宝鸡城城池被加高加厚了大半,虢县镇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被大大加固了一番。

城高两丈半,城头丈许厚度,二里周长,正正方方的一个小城。不算规模大小,单是言城池的防御力度,已经能赶得上大清朝普通的一县城了。

襄阳义军在这里停驻了一千五百人,由高家营的悍将马五马学礼带他儿子马应祥驻守。凤翔府城失守后,王延诏部损失不轻,带队撤入了宝鸡城,高德均就让自己的三弟高天德再领一千青壮前来增援。同时高天德也带入镇中了四门直射短炮和六门轻重型臼炮,以及大批相配应的弹药。

对于宝鸡城外的这些战略重地,高德均的脑子里的定位就是磨盘,血肉磨盘。用他们一点点的把清军血肉磨去,一点点的把清军士气脾气磨去,等到伤亡惨重又士气低落的清军赶到宝鸡城下时,他自己就是胜券在握了。

陕西清军的统帅自然是由明亮担当,甘肃方面则是有他们的绿营提督乌大经老将带领。

明亮此战筹集了近四万人马,陕西境内的清军,除了必要的一部分留守陕南和镇守西安这座现今的‘陪都’之外,余下的是尽数投入了这一战中。

配合着俄国人最新卖给满清的一批枪炮,火力强大的清军自发起进攻以来,胜报频传,连克了郿县、凤翔和汧阳三地,兵锋直指宝鸡。

担任前锋的是陕西提督柯藩,在侦查知虢县镇内只有三千人不到的襄阳义军驻守之后,柯藩乐坏了。

如果里面待得是三千不到的红巾军,他兴许还会考虑一下,可对面的是两三千白莲义军而已,自然是丝毫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手下可是有着杨芳和七十五两员悍将的。

遂大手一挥,上万士气高昂的清军就滚滚潮涌一样流向了虢县镇。

虢县镇虽然在渭河边上,可镇子周边并没有活水流过,而且建镇的地址地势也稍微的高了一些,所以并没有护城河。

身在渭河流域谷地,虢县镇周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居高点,唯一的凸点就是城北门外六七里处的一个小丘。

土丘比平地高出了大约十多米的样子,上面还盖有一个土地庙。

之所以用“个”而不是“座”来形容这土地庙,那是因为这个土地庙着实是太小了,不要说是人,就连大点的野狗都钻不进去。仅是大半人高的一个牌坊式的小格子。

这样的土地庙在些贫困的府县地区很常见,因为当地的百姓没那个财力物力去盖和维持一个正规的土地庙,所以就只能用缩小版的。

杨芳,乾隆三十五年人,为人刚勇,性情坚毅,自幼虽家道贫寒,可是喜好读书,又爱练武,后来虽然迫于生计投身行伍。但是自己本就是块金子,到了那里都发光,很快就在军中出人头地。

乾隆六十年湘黔苗民起义,杨芳时年二十五岁,投身绿营还不足六年,就已经升上了四品守备。

湘黔征战,杨芳立功卓著,官职连连提拔,白莲教红巾军起义时就已经是一协副将,后不到一年就又升任了总兵。一路官途坦荡,可以说比起一般的武进士来都要顺利的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