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崇祯皇帝再看杨振及其开辟的金海镇,心态就不一样了。
金海镇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的忠诚与否,杨振会不会想当年的毛文龙一样变得跋扈难制,或者与清虏私下勾连,就成了崇祯皇帝的一块心病。
不把这个心病给消除了,崇祯皇帝始终痛快不了。
正是为此,崇祯皇帝想到了要派科班耿直的褚宪章前往旅顺走一趟,探一探实情。
那么其二,则是叫褚宪章将田国丈从吴中新选进京的一个色艺双绝的名伶,作为崇祯皇帝给杨振本人的赏赐,专程送往旅顺口。
因为崇祯皇帝对杨振的赏赐,毕竟是一个色艺双绝的吴中名伶,派其他任何人护送其前往旅顺口,都不合适,所以只能由皇帝身边信得过的太监出马了。
就这样,由内廷御马监提督太监褚宪章和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带领的传旨队伍,崇祯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上午出发,四月一日中午安全抵达山海关兵部分司。
他们在山海关兵部分司,向主管分司事务的兵部添注侍郎方一藻传达了旨意之后,方一藻也收拾了行李,带了从人,加入了他们候风过海的队伍。
四月初七清晨,山海关老龙头海域海风适合出航,进一步壮大了的过海队伍,于是分乘直属兵部分司龙武营水师的五条百料船,趁机扬帆出海,一路抢风行驶,径直往旅顺口方向行去。
这条航路褚宪章已经来回走过一次了,还算是比较澹定,比如适应。
但是方一藻、张若麒等人,却是第一次这样连续数日处在茫茫大海之上,各种惊慌恐惧加上各种晕船呕吐,一直折腾了一路,一条命简直丢了半条。
如此日升日落,一行人五条船,往东南航行了五天后,终于四月十一日的午后,于金州湾外海,遇上了金海北路水师营胡长海、高成友和胡大宝他们归航的船队。
就在前不久,胡长海他们北路水师营的船队,跟着袁进的船队从瀛洲岛返航归来,然后在旅顺口的双岛湾休整了几天,检修了船只,补充了食水之后,再次前往登来装载了移民。
不过这一回他们装载的两千四百户移民,不再是奉命送往瀛洲岛或者云从岛去了,而是分给了他们金海北路。
其中除了分给吕品奇的六百户以及分给徐昌永的三百户之外,剩下的一千五百户,分别划给了胡长海、高成友以及胡大宝三人。
其中胡长海和高成友各自分得六百户,而同样在移民行动中出力不小的胡大宝,因为驻地相对靠前,出于安全考虑,这次只分得了三百户。
褚宪章、方一藻、张若麒他们的小船队,遇上胡长海他们的时候,胡长海他们正好结伴同行,途径金州湾外海返回驻地。
双方一通报身份,都是又惊又喜,胡长海他们连忙过船拜见,然后亲自将他们护送到金州湾内靠岸。
再然后襄平伯沉志祥、金海中路协守总兵官许天宠得知朝廷钦差停靠金州的消息后,一边赶紧赶来拜见,一边立刻派人南下旅顺口向杨振报信。
而受够了海上风浪颠簸之苦的方一藻、张若麒等人,也干脆从金州上了岸,在金州城内稍事休整了一晚以后,四月十二日早上再次启程,走陆路往旅顺口行来。
当日中午,兴师动众前往迎接朝廷钦差队伍的杨振一行人马,在营城子前屯附近的驿道上,迎面碰上了褚宪章、方一藻、张若麒率领的钦差队伍。
杨振与褚宪章、方一藻、张若麒,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彼此都很熟悉。
如今时隔经年再次见面,也都十分欣喜。
只是营城子前屯附近的南北驿道,毕竟是一个荒郊野岭的所在,也不是传旨或者议事叙旧的地方。
双方彼此见了面,各自见了礼,就两队并作一队,在杨振的亲自陪同引领下继续南行。
进入四月中旬的辽东半岛南段,气温上升,草木发芽,山花盛开,风景气候已经相当宜人了。
加上清明前后又刚接连下了几场雨,一路逶迤南行的驿道两侧,时不时就能看见耕作耕作的屯户农人。
而曾经荒废多年的旧卫所田亩得以重新开垦,处处断壁残垣几成废墟的旧官屯,也得以恢复修整。
大地上有了人气,就不再是死寂的荒野。
从海对岸登来地区源源不断迁徙而来的大明移民,早已让辽东半岛的山林土地恢复了应有的勃勃生机。
“不错,不错,不错,杨都督开辟金海镇以来,在此地大办移民屯垦,前前后后不足两年,就已经大见成效,此功比起镇江堡大捷来,其实也不遑多让,不在其下!”
“是啊,咱家曾经来过一次,如今仅仅时隔一年,再来金海镇,这里却已然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了,杨都督这份干才,着实令人佩服,着实令人佩服!”
迎接到了褚宪章、张若麒和方一藻之后,除了慰问他们的旅途劳顿之外,杨振就陪同在他们三个近前,一同策马南行。
一行人行至三涧堡前屯附近,看见田野上农人耕作正忙,而驿道不远处的村屯里炊烟鸟鸟,方一藻与褚宪章皆忍不住再一次称赏起杨振来了。
“呵呵,方世伯过奖了,褚公公过奖了,辽东半岛这边,七山两水一分田,兼且土地贫瘠,出产不多,虽然招来了不少关内饥民从登来到此开荒,但说大见成效嘛,为时尚早,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