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道无垠之奇偶平行空间> 第二百八十六篇 太极少侠寻找墨家十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六篇 太极少侠寻找墨家十八(2 / 2)

于是,项庄就以舞剑助兴为名,持剑舞向刘邦,准备在舞剑中找机会行刺。这时,同情刘邦的另一楚军将领项伯件势不妙,借口一个人独舞不如双人对舞好看,也急忙拔出剑,跳入场中于项庄对舞起来,暗中用身体保护刘邦(史记。项羽本纪)。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作为成语流传下来。这说明在秦朝末年已经有了用兵器舞练的一些套路动作,这种套路不仅可以单人演练,也可以双人表演。

项庄和项伯都是行伍中的战将,因此,他们的舞剑很可能是把自己所熟悉的战斗动作串在一起表演的。

有出土的汉画像中,也可以看到以对打形式出现的各种较为复杂的武艺动作,如:弓步扎枪、跃步前刺、歇步架剑、弓步格挡等等。

为了对付匈奴的骑兵,汉朝也发展起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骑兵交战中以砍斫为主,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使得剑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到了东汉末年,环柄刀几乎完全取代了剑,成为军中主要的短兵器。

剑在战场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击剑的风气在社会上风行开来,人人喜欢击剑,喜欢佩带宝剑,剑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每人都在腰间挂一口宝剑(晋书。舆服志)。

虽然从汉代起,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但是,当时的读书人却一点儿不像封建社会后期那些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大家都以能文善武而自豪,许多文人墨客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祖上在赵地就是以传授剑术而驰名;东方朔十五岁就学习击剑;家司马相如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击剑。

汉武帝时,渤海郡博学多文的儒士隽不疑,应邀去见一个大官,看门人要他解下佩剑,隽不疑十分坚决地回答道,剑是君子用以自卫的武备,不能解(汉书。隽不疑传)。

陈寿写到他在“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三国志。吴书。物主传)。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专门讲击剑方法的文章,据汉书记载,这样的文章有三十八篇,可惜后来都失传了。

东汉末年,剑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击剑家,这些人游走四方,传授剑术。如在汉恒帝和汉灵帝年间(公元一四七至一**年),在首都洛阳城,一个叫王越的剑师就十分有名,教过不少徒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盛大的朝代,特别是在开国后的一百多年里,万象更新。两晋南北朝时期那种萎靡不振的文弱风气被一扫而光,整个社会充满了蒸蒸日上、朝气勃勃的阳刚之气。

唐代的文人们不但用笔来歌颂兵刀弓马的军旅生活,写出了大量的边塞诗篇,而且非常喜爱武艺,一手握笔,一手提剑。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十五岁就喜爱击剑,二十五岁仗剑远游,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三十六岁时还“学剑来山东”。他不仅剑术高明,而且善骑马,能射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