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都市捡漏王> 第544章 买下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4章 买下了(1 / 2)

 “嗯,爷爷,让我来吧,你休息。”

陈三顺倒是当然不让,人家冯天宇带他过来,就是帮忙的,如果他还让冯老上,那他来有啥用处?

不耽搁,陈三顺直接接过那个花觚,然后开始看了起来。

从旁边的备注上可以看出来,这个东西叫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了。

唐英,清代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剧作家。

他的字号很多,如: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

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一作镶黄旗。

据自述,幼即供役于养心殿,历二十余载。雍正元年任内务府员外郎,六年至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协理窑务,至乾隆元年调淮安关,移理九江关,后调粤海关,十七年又调回九江关,仍兼理窑务,前后共二十七年。

此人精通泥土坯胎、釉料火侯,善于仿古名窑,所督造瓷器均较精美,后人称为唐窑。

也精通山水、人物及书法篆刻。

其存世作品主要有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朱文公家训”瓷板、粉彩三果盘、青花缠枝莲花觚等,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魔都博物馆、华夏历史博物馆等处。

而这个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便是唐英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花觚本是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后多为瓷器所仿,唐英制花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两段烧制,然后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可谓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

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乾隆五年至乾隆八年,是唐英事业的波折期,期间为取悦乾隆,他努力创造、试验各种“新式玲珑巧工之器”。

此款花觚,正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后被冠以“唐英花觚”的名称,亦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瓷器品种,可见其价值之高。

陈三顺对唐英这号人物,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唐窑这么出名,就是被这家伙弄出来的,他对唐窑有所研究,自然对唐英很了解。

这个青花缠枝莲纹花觚,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略闪青白,光泽莹润。

青花发色“稳定、浑厚、沉着”,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达到了很好的发色效果。

从造型方面,在继承前朝花觚基本形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乾隆花觚的新式样。

通体纹饰以缠枝莲纹为主,上下多达十四层,口足呼应的连续回纹,规整的仰莲纹、饱满的如意云头纹、疏朗的缠枝莲纹等,都成为后来乾隆青花瓷器装饰的典范。

在腹部开光处,书“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款。

这些款书,不仅确切的年款成为研究乾隆瓷器发展的重要线索,其属具的官职也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不多说,陈三顺直接横抱花觚,然后曲指一弹,清脆中带着丝丝的杂音。

尽管这一款采用的是国产上等浙料,比之前用的苏泥勃青稍微好一些,但依然有些杂质,回音不是很清澈。

确定填充料没问题之后,陈三顺直接透视内部,看有没有明显的新旧痕迹,同时看看里面有没有“杰”字,如果有,那是赝品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在陈三顺的一阵透视下,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内部胎质也没有明显的老旧分化。

陈三顺掏出小刀,在表面胎皮上轻轻挑了一下,这东西如果是在墓里待过一段时间,里面会出现一些湿气渗透的痕迹,而且是透进胎质里面的,不只是表面。

看到陈三顺连胎质验证都用上了,说明这玩意不好鉴别,司徒会也有些紧张了起来。

五千五百万入手的东西,一旦是假的,那他就亏大发了。

很快,陈三顺就满意一笑,抬头道:“九成九是真的,这个请放心,唐英这花觚的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你五千五百万入手,可谓是赚大了。不过,看样子,应该收藏了将近十年了吧?”

“嗯,的确如此,九年了。”

司徒会如实道。

“那就对了,现在已经翻倍了,可以拿出去拍卖了。”

陈三顺话锋一转,道:“如果你不想拍卖,也可以转手给我,我放到我的古玩店里卖。”

“这样啊,行,那你开个价。”

司徒会明天就打算将古玩山庄卖出去了,也不打算继续办拍卖会,便直接卖出。

“保守估计,你这个东西能拍到一亿,但是,既然要赚差价,那肯定是不能给你一亿的,九千五百万怎么样?”

陈三顺直接道。

“诶,哪里要那么多,我五千五百万入手的,之前那个碗,亏了我两千五百万,这样吧,我只需要把那钱赚回来就行,八千万。”

司徒会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