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民国刘文辉> 第二章:忠孝难两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忠孝难两全(1 / 2)

 且说刘文辉想法,解决了农业合作公司的事,并在安仁镇成立了什么农业合作社,一心将农民与自己的利益拴在一起。他是四川实业道台,这么做是为了解决民生,发展经济,无论如何都说到过去,也没有什么闲话。

再说了,显官不如现管,县太爷现在巴结刘文辉都来不及,那里会管这些事情。再说了,刘文辉可是老佛爷与北洋大臣袁世凯的人,就算是有什么事儿,又岂是他能管得到的,安心做自己的县太爷不是更好。

解决了眼前的农业大事,刘文辉就四处的张罗,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等事业上正轨。淑贞也姓刘,他爹爹刘老夫子是镇上一个教书先生,听说还中过什么秀才。现在他也不教书了,成了刘文辉的岳父,那就去当管事,替刘文辉管理一些公司的事情,比如说算账什么的。刘老夫子不肯,可又耐不住女儿的磨,只能摇着头走马上任。

这时,正值满清的出国留学热潮,刘文辉将县内学子大多集中起来,然后统一送出国外。不到日本,只是送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成群结队的父母,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出国之路,他们都相信刘文辉,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成像刘文辉那样的人,衣锦还乡,为家增光。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实在是有些养不起,只能以此来减轻负担。只要出国,刘文辉不仅替他们将孩子养大成人,教育成才,而且还为他们补贴家用……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避孕的手段,一个家族往往是五六个,七八个孩子。以那时候的条件,怎么养得起,更不用说还可以读书,并且成才。

往往到了最后,能活下来的就只有二三个。到了灾荒之年,便就卖儿卖女,不是他们狠心,如果不卖,说不定说会被饿死。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中国每年至少饿死500万人,整个民国年间差不多有2亿多人,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只要刘文辉有条活路给他们走,他们不在乎什么出国,什么漂洋过海。

1903年,锡良调任四川总督,积极推广新政,鼓励资本投资,大兴商业,并设立学堂,保送留学生。此人为官多年,正直清廉,勤政务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刘文辉在成都与重庆的一系列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对刘文辉的事情,他无一不支持。以他的品性与人格,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不为为难刘文辉,只要刘文辉没有什么异举,比如革命。

赵尔丰与赵尔巽兄弟呢?自然也就会一一登场,他们几人都是干练之人,清廷的识人之明还是有的,以此便可稳定四川大后方。

处理完一些大体事宜,刘文辉便又闲了下来。这时,四川武备学堂早己经开张,刘文辉引着众多弟兄,投入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学习。刘文辉知道,这个名头他一定在占着,以他的见识,根本不需要再来什么武备学堂学习。但是这个名头很重要,他成为第一批武备学堂的元老之后,那对以后四川武备学堂中的人物影响可就不能同日而语。

四川军政大权,以后的中上层军官,几乎都是武备学堂速成班所出,而现在里面一些人都是刘家墩子的年轻小伙。刘文辉带回来的是德国教材,他根本不需要向谁学习,无论是顾藏,还是杨芳毓,还是四川武备学堂的一些元老,都被刘文辉轻易的拉下马,几个精典的德国教材一谈,顿时哑口无言。

比起剑走偏锋的刘文辉,他们的见识的确相差了太多,可刘文辉也知道他们的本事,不是他们比不过自己,而是自己胜之不武。为人谦卑的结果,那就是大家彼此佩服,一同吃过几次饭,上过几次妓院之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顾藏,四川武备学堂总教习,很有一些理论的军事知识。在有一次与刘文辉喝酒之时就叹气道:“像文辉老弟这样的人才,还用学什么?依我来说,那就应该在军队中去混一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淺,觉知此事要躬行。”杨芳毓连连点头,也是同样的想法:“顾总教习说的不错,我们一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可文辉老弟你不一样……”

刘文辉觉默半响,没有开口,顾藏见此,一拍头顶道:“哎呀,你看我这脑子。千金之子不下垂堂。以文辉老弟如此名声,家财万贯,何必走上武夫的这条路呢?堂言道:老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在下失言,自罚一杯。”说完话,就端起桌上的一杯丰谷特曲,一饮而尽。杨芳毓也连连道歉,还连带着一边的王伯乔等等……

刘文辉回过神,实言道:“多谢几位大哥提醒,你们说的对,破万卷书,还真个不如行万里路。忠言逆耳,真言难听,我刘文辉又岂是那种不知好歹之人。只是,现在国内的情形你们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报国无门呐。”王伯乔,自贡人,也是武备学堂的教习,闻言就道:“文辉老弟,我就知道有个机会可以报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