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血火明末>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海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海盐!(2 / 2)

以后的练仍是很苦,有些军士还在晚间偷偷哭泣,不过众人都是坚持下来</p>

随着练的进行,他们的气质也在飞地变化,个个身上透着一股军人的英气,双目锐气十足!</p>

军中是每十五日放假一日,一个月放假两天。而每当这些人回到家时,总是让人啧啧称奇,自家的大小伙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英气了,常言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用来形容自己的儿子丈夫,还真是恰当。</p>

革命军二人成行,三人成例,走在街上,都是用习成了本能的姿势走路,各人都是腰板挺直,目不斜视,一举一动尽显英武之士,看得很多男人女人们投来了吃惊的目光。这还是各人印象中自由散漫,面黄肌瘦,麻木不仁的明军么?</p>

而看着自家英气十足的男人们,加上现在屯内开垦荒地顺利,有价春雨如棉,是个好收成的兆头,很多人家都有机会过上好日子,各家都是嘱咐自家男人好好操练,争气些,不要象先前那五户人家一样被赶出福山屯,他们丢不起这个人。</p>

明崇祯三年的七月。</p>

从五月下,一直到现在,金大成抽调耕牛一百三十头,老弱男子与妇女近千口,沿着福山屯周边,清洋河地,一共开垦出来五千多亩的土地,这让福山屯上下极为高兴。另外,周世龙决定的那座水库,也是初具规模,从清洋河引入水源之后,便即有了灌溉这些开垦出来的的田地的能力。</p>

不过这座水库,始终是小了,但现在也没办法,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能有这么个规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了。周世龙也没有强求,只等水泥开发出来后,再进行彻底的整修。</p>

这个时代的乡间妇女多不缠足,平日她们在家时,都是与男人一样下田劳作,她们吃苦耐劳,加之又是为了自己开垦田地,每日劳作又能吃饱。所以各人干劲都是非常足,短短时间内,便开垦出了这五千亩田地,算是一个奇迹。</p>

原来福山千户所整所的在册屯田地有七千多亩,直属于福山屯的屯田地有三千多亩,不过这些屯田地大多水利失修,而且很大部分的良田都被军官们占有。就是福山屯的那几个管队官,几乎每人都占有了至少三百亩的良田。屯政的问题,积累日久,非常复杂,因此对于原来的屯田地,周世龙也不抱什么希望。打算新开垦田地后,让屯内的军户们重新开始。</p>

在周世龙的计划中,以后屯内每个军户都要分下新的田地,每人至少分到十亩到二十亩地,至于他们原来的屯田地,未来再加以安排。</p>

全部注册完备之后,各户以抽签的形式分取田地,先分一百户家。另外,原先的两百多号老兵,那肯定是先分的了。</p>

其实现在周世龙屯田收不到什么粮米,总是投出,看不到收获,看来对周世龙似乎没什么益处,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却是安将士之心的最好办法。古人最重田地。家人分了土地,他们家内有参军的父兄子弟,才会拼命保护这个地方。</p>

君不见后世天朝土改杀招一出,全天下的老百姓齐齐倒蒋。</p>

而且在古时,这粮食的重要总是排在第一位,商贾之道,都是末等。如果有一天,福山屯当地的粮食能自给自足时,周世龙才不再忧虑,这块根据地才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时候。</p>

至于这些先期屯田的投入。周世龙只能苦苦想办法,挺过这一关。以后便顺利了。</p>

七月十五这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沉沉的,云层很厚,仿佛要下雨,但是始终没有下。空气显得非常沉闷,好像有种透不气来的感觉。</p>

早上起来,周世龙还没有起身去校场,就看到了胡平领着几个士兵在院子里,也看到了摆在空地中间的盐担,发现胡平已经将几个盐担的蒙布揭开了,露出了里面的盐来。另外,还有一个佝偻的老者局促的站在了盐担的旁边。这些天,胡平一直在寻找煮盐的灶户,一直寻了好久,终算找到了胡平嘴里说的一个手艺高超的灶户来。</p>

看到周世龙出来,胡平高兴的说道:“大人,你吩咐要找得煮盐老师傅,我已经给你招来了,另外,地上的这几担就是这位老师傅熬煮的。”</p>

周世龙脸色一喜,快步走了上去拉过那老者的双手,道:“老丈,可盼到你来了。”</p>

那老者对于周世龙的热情有些拘束,一张嘴哆哆嗦嗦的,半响没说出话来,最后是颤抖了身子要跪下行礼,并道:“使不得,使不得,小老儿给大人您行礼了。”</p>

周世龙一把将他扶了起来,道:“老丈何名,现今高寿啊?”</p>

那老者道:“小老儿杨余,今年已是花甲之年了!”</p>

花甲,也就是一个甲子,六十岁。</p>

周世龙有些感慨,随即便温声好是抚慰了他一番。</p>

跟着,周世龙慢慢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箩筐里面的盐巴。</p>

他以前就有注意过军营之中的盐的问题,之后也是一直予以了关注。不过这时在看胡平口中的这位手艺高超的老师傅熬出来的海盐之后,忍不住一阵失望。</p>

“这就是好盐吗?”</p>

周世龙自言自语的问道。</p>

毫无疑问,在周世龙的眼里,这些海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有点勉强,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p>

他内心忽然微微一动,想起了什么,问道:“老丈,附近的盐都是这样子的吗?”</p>

杨余有些纳闷周世龙为什么由此一问,但还是立即回道:“不是小老儿自夸,小老儿熬出来的这些盐可是整个山东一地质量最是上乘的海盐了。另外的人,他们没那个手艺,而且有些人还喜欢往盐里面掺点泥土什么的,要么是掺点细沙,又或者掺点硝石这些有毒的玩意。”</p>

一说到盐,这杨余明显的精神一阵,也没了刚才的拘束侃侃而谈。</p>

“……”</p>

这样的海盐还要往里面掺泥土,而且还掺硝石,周世龙真的是无语了,这不是后世三聚氰胺的翻版么?</p>

</p>

而且为什么大家不将这海盐的质量弄的好一些呢?</p>

后世的盐都是粉末状的,细细的,白白的,看起来感觉很好啊!</p>

而眼前的这些盐巴,要是放在后世,不要说卖三文钱一斤,就算是倒贴三文钱,恐怕都不会有人正面看一眼的,卖相实在是太糟糕了。</p>

沉默片刻,周世龙说道:“老丈,你可知还有么更好的盐?”</p>

杨余明显有些不高兴,但面对着周世龙这么千户大人,哪里还敢怠慢,抓了抓鄂下稀疏的花白胡须,说道:“质量更好的盐,附近没有了。比小老儿的盐还要好的盐,只有精盐和青盐了。不过,都是内地才有的,山东这边可没有。”</p>

他跟着简略的解释说了,精盐都是富贵人家才用的,颜色洁白,粉末状,很均匀,摸起来手感很好,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均匀。比较高档的酒楼什么的,采用的也是精盐。每斤精盐的市场零售价至少在五六十文以上,而且供货的数量并不是很多。</p>

至于青盐,他其实从来没有见过,据说是来自遥远的大西北,非常的名贵,运到山东的青盐数量,数量很少,导致每斤青盐的售价都在一百文以上,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价。在山东,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钱购买青盐。一担海盐还不如数斤的青盐,是人所共知的事实。</p>

周世龙说道:“老丈,我知道一种方法能把这些粗盐变成精盐,不过这需要老丈您的好手艺帮衬一番?”</p>

杨余惊讶的看着他。</p>

将海盐变成精盐?</p>

变戏法吗?(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