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鼠年说鼠人> 情动《马兰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情动《马兰谣》(1 / 1)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摇着那驼铃,听着那鹰笛,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

每当我听到《马兰谣》这首歌,我就会被那委婉动人的旋律、深情感人的唱词所感动,眼前就会浮现荒漠戈壁,就会想起林俊德,想起那些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一代代科技人……

最初的感动来自央视的新闻报道。一位生命垂危、极度虚弱的病人,反复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他说即使只能活一天也要起来,他要把他脑子里想到的东西输入电脑,这对他从事的工作非常重要!医生和家人拗不过,于是,在众人的搀抬下,他来到数步之外的办公桌、电脑前……看到这样的画面,我被强烈地震撼了!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活生生的,非常令人感动,真的是视死如归!临要离别这个世界前也要把自己的所想所得奉献国家。这人是谁?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林俊德。

再次的感动是在看“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时。颁奖时林俊德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感人事迹位列当年获奖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首,令更多人敬佩赞颂。他是一位工程院院士,但却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他是一位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死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军人,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与艰难的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度危险的试验靶场、顽固的病魔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坚持工作。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充满激情和诗意的颁奖词,表达了对他伟大精神的无比崇敬和礼赞。

如果说,现实中的林俊德让我们感受其个人的精神品格,那么,电视连续剧《马兰谣》则在真实讲述林俊德74年朴素的人生和生命最后八天壮举的故事的同时,展示了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隐姓埋名、鲜为人知的一个群体可歌可泣可敬的人生。这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献礼剧,其跨越时空的结构,撼人心魄的细节,博大朴素的情感,生动鲜活的形象,令我再一次心生崇敬,为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随着电视剧一集集播放,剧作主题曲一遍遍唱响。这形象、凝练的唱词,配以激越高亢的旋律,不断激荡我的心灵。我深深意识到,“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绝非仅就马兰花而言,这是在歌颂一种精神,是歌颂这批开拓者、科技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不是吗?正因为他们的到来,“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又因为他们“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才“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正是他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永载史册、不可磨灭的贡献,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挺直腰杆站立在世界的东方哪!

特别喜欢《马兰谣》,就因为以林俊德为代表的马兰人的精神特别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丰富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程度表现,搞科研的也不例外。要抵御种种诱惑,坚持正道直行,就要“不忘初心”,常想前辈科技人,继承“马兰精神”等好传统好作风。进入21世纪,进入新时代,科研条件大改观,科研经费也不像过去那样紧张,国家重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等高层次人才,还出台允许科研人员适度兼职兼薪的实施意见,可谓关怀备至。同时,我认为,前辈科技人的精神必须继承发扬;勇于开拓,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优良传统不可丢;淡薄个人名利,精诚团结,协力攻关仍然重要。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朴素的精神太宝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