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鼠年说鼠人> “戊戌”随想(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戊戌”随想(上)(1 / 1)

 一

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横笔出头便是“戎”(róng),拟定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中学语文教学讲形似字辨析时的这个教学口诀。戍、戌、戊、戎这四个字太难搞清楚了,人们想到用这个口诀来记,朗朗上口,见一个就想起四个,像最近偶遇152年才遇到一次的蓝月亮、红月亮月全食,摄友冒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拍摄出“一串佛珠”,给人很强的冲击力。这个口诀留给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是极其鲜明而难忘的——见到一个就会默诵一下这个口诀,就像我写下这个题目就想起它们一样,虽然我只需用“戊戌”,而记忆的惯性已将这四个字的音形很好地复习一遍了。

“戊戌”这两个字,平时不大看到,见到往往与历史纪年有关,如“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皇帝也想“维新图强”,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镇压,演变成“戊戌政变”。血雨腥风中,康、梁逃亡日本,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就义,留下一段历史佳话;而没落的满清王朝也终在十余年后被辛亥革命推翻。

“戊戌”有时一年之中又会频繁相见,那定是碰上了农历的戊戌年。这在书法、绘画作品的落款中比较多见,比如,2018年,农历是戊戌狗年,这一年,画家、书法家们创作落款,鲜见有直书几个阿拉伯数字年月日的,往往会以“戊戌孟春”“戊戌夏初”“戊戌秋日”“戊戌仲冬”之类的时序加笔名钤印示人。因为临书作画者多为文人雅士,落款题名还是要讲些文化底蕴的,而这“花甲”轮回,周而复始的干支纪年,恰好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就这纪年,也很值得一说。

我们现在的公元纪年,其实是很迟才从西方舶来的,简单是简单,但不耐咀嚼玩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