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鼠年说鼠人> 十六、从教学点到滁州分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六、从教学点到滁州分校(1 / 1)

 1977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8月,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12月全国在同一时间举行了考试(试题由各省自出)。中国高等教育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570万。“十年动乱”之后,恢复国民经济急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发展高等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原本就比较薄弱,“十年动乱”中又受到严重摧残,许多高校都面临着师资、教学设施、经费等办学困难,发展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与高校现状产生了巨大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高校数量并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当时AH省高等教育的状况与其他省大体相同。到1976年10月,AH省仅有各类高校11所,而1977年AH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20多万。为了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AH省革命委员会下发通知,“为确保国家今年下达我省的招生计划完成”,决定对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压缩了一些学校的招生指标,并开办五个大专院校教学点。这五个教学点的名称是:合肥工业大学芜湖教学点、AH劳动大学蚌埠教学点、AH师范大学六安教学点、AH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AH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通知还明确:“上述各教学点的教学、行政、政治思想工作领导仍由各有关地、市、省直有关局及办学点的中等专业学校负责。”

根据上述通知精神,当时的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迅速开始筹建教学点。筹建工作由滁县地区教育局具体负责。

安师大滁县教学点1977年第一次招收的202名本科学生,是分三批完成的。

1978年2月首批招收80人,其中理科50人,文科30人。当年理科考语文、数学、理化、政治四门,文科考语文、数学、史地、政治四门,总分均为400分。根据《1977年AH省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统计表》的统计,安师大滁县教学点数学专业50名新生中,总分在280分以上的4人,最低分数为180分。中文专业30名新生中,总分在280分以上的4人,最低分240分。

1978年3月,新生进校前又招收了42人,其中理科11人,文科31人。新生进校后,分中文、数学两个班,每班各61人。

1978年4月10日,AH省计委、省高教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1977年AH省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录取名额的通知》,指出“安师大滁县教学点中文班扩招30人,其中住校4人,走读26人;数学班扩招50人,其中住校3人,走读47人。”这批扩招生进校后与3月份进校的新生混合编班,中文、数学各扩充为两个班,中文每班45人,数学每班55人。

1978年3月28日,中共滁县地委组织部正式印发《关于成立AH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领导小组的通知》,任命孙秀山、赵璧如、田家治、年福良、张有礼、张华阳、谢一华七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孙秀山任组长,赵璧如、田家治任副组长。

1978年7月1日,中共滁县地委组织部下达《关于成立AH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党委的通知》,成立AH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党委,由赵璧如、田家治、年福良、张有礼、张华阳、谢一华六同志组成。赵璧如同志任书记,田家治、年福良二同志任副书记。后赵璧如调离,滁县地委1979年3月28日决定任命马孝伯同志任教学点党高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