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鼠年说鼠人> 四十四、远征扬州“湾头”(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十四、远征扬州“湾头”(四)(1 / 1)

 凌晨五点半,哨声响起,民工们的一天在起床的忙碌中开始。

暮秋初冬的早晨五点半,天还没有大亮,提前做好准备的值日同伴去食堂拿来饭盒,搀来菜桶,到工棚内,大家简单洗漱就端起饭盒,让值日同伴把菜桶里的大白菜汤舀到饭盒里,或另外准备的菜碗里。

民工的伙食说起来不错,早上一起床就吃饭。鼠人记得一开始是早上6两,中午7两,晚上5两(半斤),一天一斤八两的定量。这比在家吃的粮食多多了。实际民工从家来时,卖口粮到粮站转计划过来,只有毛粮一斤左右,到这里国家补大头,最多时吃二斤二两甚至二斤半呢。那是中后期,劳动强度最大时,晚上加一餐,四两米的干饭、白菜汤;早上中午再各加一点。虽然定量多,但活计也是活计,再加搭饭菜多为大白菜汤,很少吃到肉的,所以,鼠人记忆里,还是饿得一顿等不到一顿。

吃完早饭去工地,东方才微微泛红。他们一个大队的民工是一个战斗集体。二十人,带两三把锹,其余十七八人都是挑簏子(一种用竹篾编的簸箕状的装土工具,还有一种“泥簏”,适合装凝结不散的黑沙土块),迎着朝霞,从容走向工地划定的区域,渐渐,在淡淡的晨雾中,能看到整个工地的全貌了。

这是在一条大河的右侧,即河的西岸几里处。远方,朝霞映衬的背景下,窄窄的一带河水泛亮;近前,滩涂向前绵延伸展,直与那泛亮的河水相连。向北看,可见万福闸的模糊身影;向南,那宽阔的河流,应该是流向长江。根据现今的网上地图,鼠人很轻松地查出当年参加的工程所在地就是紧挨万福闸南面的廖家沟,他也全然记得那工程不是平地开新河,而是廖家沟西岸滩涂地的切滩工程。他们当时施工驻扎的工棚所在地,如今已建成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了。

但那时他们正是在这一片滩涂地上,在分工包干的只有六七米宽却有1500多米长的狭长空间里战天斗地,往深里挖,向高处挑。近处挑到新岸还比较快,远处的,下去三里,挑上来三里,简直一个镇东圩的来回了,半天跑个五六趟也就了不得的。后来用上了铁架胶皮独轮车,车上装两个铁皮翻斗箱,从而肩挑与车推相衔接,挑的路程近了,推的一车能装三四担,五六百斤,上坡还有挂钩机械牵引,效率大大提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