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北宋官家> 第六十五章:是福是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是福是祸?(1 / 2)

 这场奏对,便以钱惟演和吕夷简被调入中书,而落下帷幕。</p>

宣布完制书之后,太后和官家离开,众人也躬身告退。</p>

出了承明殿的门。</p>

众人纷纷向钱惟演和吕夷简道贺。</p>

要知道,虽然大宋是两府对柄机要,可实际上,从宰执团队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中书的地位是要高于枢密院的。</p>

如果要给宰执团队排个序的话,那么头一档的,自然就是中书宰相,紧接着第二档,算是枢密使。</p>

当然,这并不绝对,比如曹利用,他的资历功绩,就足以让他和宰相平起平坐。</p>

但是多数情况下,枢密使的地位是要逊于宰相的。</p>

毕竟,朝堂上的大多数政事,都属于民政,真正涉及军政的事务并不算多。</p>

再往下第三档,是参知政事。</p>

地位虽然低于枢密使,但实际处理的事务,进而带来的权力,却比最后一档的枢密副使要强得多。</p>

钱惟演这次虽然没能成功拜相,但是,从枢密副使迁任参知政事,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进步,值得庆贺。</p>

至于吕夷简,就更不用说了,完成了从普通大臣到中书宰执的跨越,可谓是仕途上的一大跨越。</p>

虽然心中各怀心思,可面上大家都保持着默契,谁也没有提起刚刚殿中发生的事。</p>

随后,钱惟演跟着曹利用回了枢密院,吕夷简则是和冯拯等人一起去了中书。</p>

按照惯例,新的参知政事任命制书下达的对象,其实应该是中书门下。</p>

政事堂承旨后,除了要付送给相对应的人选,还要下达给相关的部门,及时安排官服官印等一系列的事情,并督促新的参知政事先将之前手中的事务办结,做好交接事宜。</p>

至于其他的朝班,办公用的公房,器具,都是小节,可以暂且不提。</p>

钱惟演虽然是新进中书,但他在枢密院待了很久,所以,这些事情,大多他都能自行料理,自然不必跟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