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扩军(1 / 2)

 一提到扩军,白贵和赵兴都很兴奋:</p>

“这年头,朝廷对军队只认数量不问质量。谁的兵马多,谁就得宠。刘承胤和陈邦博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尤其是陈邦博,从不关心军队训练,官兵皆为市井无赖,号称兵马三万。他没有尺寸战功,朝廷竟然封他为思恩侯,真是荒谬!”</p>

“是啊!上次桂林之战,听说标营在城外四进四出,最终才冲垮了高固山的清虏。要是标营人再多一点,譬如有个一千人马,或许一击就能击垮高固山,何必要四进四出?”</p>

……</p>

扩军是件很复杂、很麻烦的事。要扩军,饷粮为首要之务。要有饷粮,就得有地盘,就得与朝中大佬、地方官绅搞好关系。</p>

焦琏勇猛善战,却不谙官场之道。他又是陕西人,武夫出身,缺少靠山。要不然,凭他当年背着永历帝逃出道州,凭他平定靖江王之乱,早就该封侯封公了。</p>

明朝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等,世代承袭,含金量极高。</p>

然至南明,朝廷为了笼络文臣武将,大肆封爵,名器泛滥。譬如,刘承胤为安国公,麾下部将不是侯爵就是伯爵。</p>

焦琏战功赫赫,却刚刚晋封为新兴伯。麾下诸将以马起蛟官职最高,为总兵官,白贵和赵兴都是副总兵。</p>

大家都是陕西人,一起征战多年,情同手足。但官职升不上去,总归心里不美。</p>

刘承胤、陈邦博的部将没有尺寸之功,恣意不法,却得封侯封伯。李赤心、高必正都出身于闯贼,与明朝有着血海深仇,刚受堵胤锡招抚,就受封为侯爵。</p>

此等不公,实在令人不平。</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