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第三十二章 领先世界两百年的海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领先世界两百年的海运(1 / 2)

 赶在季秋出游前,金陵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大雪。

只一夜的功夫,银装便裹满了金陵的每一处角落。

亭台楼阁,歌舞水榭,交织着郁郁松柏,偶有一处炽热的霞叶作为点缀,便是人间绝美的风景。

纵贯金陵的各条水路上,蕴上了一层浅浅的薄冰,忽有船夫喊着号子,击棹讴船,细细拍去浮冰的同时,也唤醒了这座沉睡的古城。

金陵仿佛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一样,伸了个懒腰,便从容起身,将浓浓的烟火气再一次带回人间。

水西城门外,值守们久违的见到了自己的总旗。

还有两个跟班。

“总旗,副总旗,还有这位...”

有人看向刘琏,眼神诧异,不明白怎么会有读书人跟总旗混在一起。

怕不是想去秦淮河里游泳了?

“他啊?”

拍了拍刘琏的肩膀,季秋满脸骄傲的解释道。

“这是我大侄儿,你们也喊他大侄儿就行。”

刘琏:“......”

顾不上计较季秋又给自己寻了许多便宜叔伯的事,刘琏摸了摸背上的行李,紧张的看向季秋。

“叔父...”

“咱们不是要去见世面吗?”

“怎地起了个大早,还要出城?”

刘琏现在非常懵逼。

昨天刘伯温出了趟府,回来时满身大汗,神情慌张。

听说季秋要带着刘琏“见世面”的事,更是拍手叫好,还叮嘱刘琏一定要跟着季秋,好好见见世面。

搞得刘琏半宿都没睡着觉,心说父亲何时如此开明了?

“老师没和你说?”

见刘琏迷茫的摇了摇头,季秋一挑眉毛,做思虑状。

半晌后,季秋摇了摇头,很是玩味的开头道。

“没事,你跟着叔父就好。”

“咱们这趟不路过缅北,不用担心叔父把你卖了。”

不等刘琏追问缅北是个什么地方,季秋便对着门口的值守挥挥手,吆喝道。

“好好当差,我和副总旗出趟门。”

说到这,季秋又随意取出一把铜钱,示意道。

“买上几壶热茶,喝着暖暖身子。”

“下雪了,切莫着凉。”

值守们也不和季秋客气,嬉笑着接过。

“谢总旗赏。”

季秋说话的功夫,一艘悬挂着“吴”字大旗的蒙冲,于江面上缓缓浮现。

“走了!”

摆了摆手,季秋便朝着蒙冲的方向走去。

刘琏看了看沉闷的崔兴,见他默默的跟着季秋,这才赶紧迈开脚步,追赶而去。

这几年间,季秋不止一次见过这个时代的军舰。

可每当站在这雄伟的巨物前,季秋还是会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

季秋面前的蒙冲,仅仅是做突击之用的“小船。”

但船身长度依旧达到了六丈有余,高约两丈,通体以牛皮蒙船覆背,以作防火之用。

两舷遍布桨孔,一艘这般大小的蒙冲,需要十几个精壮汉子合力操持。

甲板上共有两层船舱,有以同样被牛皮覆盖的木板,遮挡窗口。

战时矢石自窗口而出,换箭时只需拉上木板,便是一道完美的屏障。

这样的一艘蒙冲,若是放到现在的欧洲,只需几十艘便可称霸地中海,成为所谓的“无敌舰队。”

而在这之上,还有体型更大,更加宏伟的“楼船”,是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更是西方人眼中的“神明造物。”

只可惜,朱元璋现在并没有掌握楼船的制造技术,水军中现有的楼船,也都是鄱阳湖一役中,自陈友谅军中缴获而来。

但这也足以说明此时造船业和造船技术的发达。

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没有拒绝拥抱海洋。

“秋哥儿。”

负责护送季秋的,是汤和手下的一名千户。

虽职务远高于季秋,但他表现的对季秋非常恭敬。

说了几句客套话,聊做寒暄,季秋便直接走入船舱。

看着四处打量,很是好奇的刘琏,季秋顿时轻笑着开口道。

“大侄儿,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宏伟的舰船?”

刘琏的回答,却是出乎季秋的预料。

“之前经常见。”

“侄子年幼时,父亲曾在元廷任职。”

说到这,刘琏自觉失言,赶忙住嘴,尴尬的看向季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