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崇祯重振大明> 第126章 尚方宝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尚方宝剑(1 / 2)

 朱由检让孙承宗担任辽东督师的原因很简单,这个人能压住场子,而且能做实事。</p>

当年辽东溃败之后,杨镐、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等辽东大员或是死难,或是下狱。朝臣廷推解经邦为辽东经略,解经邦畏难推却,遭到削籍处分。</p>

廷臣再推王在晋,王在晋也苦苦推辞,又恐怕步解经邦后尘,不得已而赴任。</p>

到了山海关后,王在晋先是消极退守,被人们谴责“意欲弃关以捐重任”。又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建筑重关,理由是“外关破,内关尚可守。”</p>

袁崇焕、沈棨、孙元化极力反对,争论不下,请求朝廷裁断。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认为不可臆断,应当到现场查勘后决定,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自请前往查勘。</p>

到了辽东之后,王在晋建造重关的计划,经过激烈争论遭到否决。但是关门的防守大计依然悬而未决,辽东巡抚阎鸣泰主张守宁远卫东南的觉华岛,宁前兵备袁崇焕主张守宁远卫,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守靠近八里铺的中前所——</p>

三位辽东文臣,仍然争执不下。</p>

孙承宗回朝之后,当面向天启皇帝陈述方略,极言王在晋不足倚,但勤瘁可念,当改任他职。</p>

天启皇帝当即召还王在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然后吏部等衙门会推辽东经略,拟有阎鸣泰、李三才、王之寀、王之臣四位候选人。</p>

群臣争论不休,孙承宗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理顺辽东局势,自请赴山海关督师。训练兵马、调和文武,然后选择可以托付大事者,出任经略、巡抚。</p>

天启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孙承宗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出任督理关城及蓟辽、天津、登莱各处事务,“俟功有次第,即召还朝”——</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