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0章 我对天发誓,结果老天爷听见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我对天发誓,结果老天爷听见了(1 / 2)

 八月金秋,粮食丰收,本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p>

然而王允的书房里,深夜却仍是灯火通明。</p>

哆哆哆~</p>

房门被轻轻扣响。</p>

“谁?”</p>

“父亲,是我。”</p>

“是元旭啊,进来吧。”</p>

王景移步而入,见王允对着堪舆图默然不语,便开口问道:“父亲可是在为豫州的战事而夜不能寐?”</p>

王允这才叹气回道:“豫州烽烟再起,乱贼剿之不尽,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实在是愧对朝廷,愧对陛下。”</p>

因仗义执言而被贬,王允心中对刘宏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怨气的,可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没有改变自己要做大汉忠臣的想法,每日每夜,所思所谋,无一不是在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而殚精竭虑。</p>

奈何此时的神州大地,内忧外患,正值多事之秋。</p>

中平五年自年初时起,中原黄巾余部便纷纷起事。</p>

二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河东二郡,以至于并州各地,烽烟不断。</p>

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如今更是逼近颍川,让整个豫州都被笼罩在了战争的阴云之中。</p>

六月,益州百姓马相、赵祗等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杀益州刺史卻俭,进攻巴郡、犍为郡。一月之间,便攻略三郡,马相更是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当地官府惶惶不可终日,根本无力进剿,只能向朝廷求助。</p>

可朝廷的官军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捻得几根钉?</p>

如今的中原大地,到处都是窟窿,多少兵力和钱粮都不够往里面填的。</p>

因而早在三月之初,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刘宏,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p>

而刺史本为西汉时的监察官,自进入东汉以来,这个职务却逐渐向着地方行政官转化,在刘焉进言之后,更是拥有一州军政大机,为日后的诸侯割据大戏拉开了帷幕一角。</p>

王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这样的发展趋势,更知道人的命运,不能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逆势而行。</p>

因此他便向王允建议道:“父亲,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如大江奔流,而人身处其中不过沧海一粟,浪涛汹涌之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豫州乱起,朝廷疲敝,此正英雄用命之时啊,何不于陈留起兵,以应时局?”</p>

王允眉头一皱,语气微冷:“怎么,你也要做那乱臣贼子?”</p>

若论智慧和权变,王允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老谋深算,不然也不可能把董卓给算计死。</p>

问题在于他一直以忠臣自居,对汉室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也确实尽足了忠臣的本分,乃至于连一家人的性命都赔了进去。</p>

可忠臣又如何?</p>

败者只会被人践踏,王允死后的名声可不太好,搞得好像他咄咄相逼,西凉兵就会乖乖的接受朝廷的领导似的。</p>

所以此时王允想着要当汉室的忠臣,可王景不想啊。</p>

给老板打个工而已,尽了打工人的本份就可以了,还抱着主人翁的精神与公司共存亡,这特么不是纯纯有病吗?</p>

人啊,还是要多为自己打算一点比较好。</p>

“父亲,今年三月,陛下为何从太常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p>

“……”</p>

王允沉默不语,以他的智慧,自然知道原因。</p>

“父亲是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p>

“你此话究竟何意?”</p>

见王允的语气已经变得有几分恼怒,王景连忙解释:“连陛下都知道问题的症结不在朝廷,而在地方,父亲又何必逆势而动?更何况蓄养兵士,难道就不能为国尽忠了吗?”</p>

就算心中想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景当然也不会傻到喊出来,如今的朝廷虎威犹在,实在是没必要当这个出头鸟。</p>

捋虎须可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会死人的。</p>

但王景却也极力为自己争取机会,谋划未来,而掌握兵权就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